在澳洲的春末夏初回顾2005年的汽车生活感觉有点奇怪,因为春夏往往是新的开始,而在澳洲却是一年之末。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她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这也是澳大利亚汽车工业形成‘自己自足’模式的重要原因。
澳洲的整车生产厂,及周边零部件配套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完善与均衡,使澳人暂时无忧于世界汽车业的起伏趋势,再加上澳人享受阳光与生活主义的盛行,更无心顾及其他国家的大事小情。澳洲的汽车传媒业主要报道本土的汽车讯情,当然时而不时地也会做一做那些汽车大国的“玉米,粉丝和凉粉”。中国汽车在澳洲的声音可谓寥寥无几,这一年中,几次在汽车传媒咨询标题上欣喜地看到“C-H-I-N-A”,但是接着看下去,报道的内容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德国ADAC专业汽车测试结果中的中国车“陆风门”事件,虽然事后中国车界纷纷站出来鸣不平,拿出种种证据雪冤,但这些对“中国车”在海外迈出第一步的形象定论又有什么改观呢;F1上海站第二年出现的“井盖门”事件,以及在井盖事故出现后,现场工作人员在漫长的“停滞”后,突然有了善后的意识,争相拿着扫把清理事故残骸的影像,随着现场直播的镜头传到了世界各地。。。
在两次参加澳国车展的过程中(墨尔本国际车展和悉尼国际车展),看到的亚洲面孔基本都是“made-in-Japan” 和 “made-in-Korea”.
车展中当问起车界人士对中国汽车业的看法时,能够实质性说出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现状的寥寥无几,但是提到中国汽车市场强大的购买潜力时,这些金发碧眼的澳人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张口闭口地就是:“Welcome
to Australia!” ,很明显,welcome的不是中国人民制造的汽车,而是中国人民。。币。
交谈中很多澳汽车人都喜欢拿韩产车和中国人说事儿,当然这也不无道理,中国汽车出来闯荡江湖,应该是走哈韩路线,用时尚的外形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单从澳洲汽车现状来讲,韩国车价格低廉,但是维修零件贵,转手又不值钱。韩产车Dawoo和Dahasu先后退出澳洲市场,使澳人对便宜却无保值潜力的经济型车丧失了不小的信心。这些对中国汽车都是前车之鉴。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华人汽车杂志的主编曾说,在澳汽车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开一辆
“中国车”环游澳洲,我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的心愿,希望中国车有朝一日扬威国际舞台,“made-in-China”
烙印远离“路风门”和“井盖门”事件,让外国人记住东方龙的摸样。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