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也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发生如下的商业奇剧:两家急于发展自我品牌的汽车公司雄心勃勃地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收购目标,并共同盯上了有着百年历史的英国公司MG罗孚,随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瓜分”了这家公司。
其中一家公司(上汽集团)获得了罗孚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并留住了大部分核心的罗孚技术人员;而另一家(南汽)则获得了全部的生产设备。 现在,这种奇特的收购方式要开始进入“消化”阶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记者从独家的渠道获悉了直到目前为止双方的进展和设想:随着时间推移,缺少设备、空有图纸的上汽意识到自主品牌规划将会因招标新生产线减速,而熟悉罗孚的核心技术人员被挖墙角、高级管理人员缺乏的南汽正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此外知识产权的纠葛更是难以厘清。
10月前后双方在意识到对方手中“砝码”的价值之后,终于重开谈判,但是进展依然艰难。而在谈判桌之外,双方并没有停止行动,和罗孚有关的新项目均在未获最终审批的情况下,加速前进。中央调控、地方利益和复兴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纠缠在了一起。
罗孚后续项目未获批
今年7月,近年来业绩乏力的南汽“惊人”地完成了于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和其发动机生产分部的整体收购,南汽称“不但获得了从系列发动机到系列整车车型生产设备,同时也获得了其生产及研发技术,将通过其在中国和英国的制造中心开发系列车型。”
上汽股份随后发表了书面声明。除表示遗憾外,还着重指出:“对于此前已经购得的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上汽股份将遵循国际惯例,采取法律手段严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之后,南汽相继传出了转卖MG在英国资产、寻求一汽等中外合作的新闻,最终均未获证实。
而据一位接近两家公司的知情人士上月底对本报称:“上汽和南汽仍在为在国内合作建设罗孚项目进行谈判,上汽仍然是南汽最为属意的合作对象,但其内部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
一位知情的供应商消息源补充说:“其中一方希望中央政府能够最终干涉并迫使两家公司合作。”
一个值得回味的事实是,涉及到MG罗孚、由上汽和南汽分别单独报批的两个后续项目仍未结束最终的审批程序,全都“卡”在国家发改委。
江苏省发改委向本报证实,10月27日该委以苏发改工业发〔2005〕1022号文核准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南汽的控股公司)利用购买原英国MG罗孚集团有限公司、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等国外企业的研发及生产设备,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和调整产品结构的建设项目。
江苏省发改委称“核准文件要求项目业主按规定抓紧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备案材料”。这意味着南京MG项目并未最终获批。
上汽股份也向本报证实:已经等待了4个多月,上汽专为自主品牌设立的公司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仍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项目的正常审批本身需要时间。” 上汽股份发言人朱湘君说。
南汽MG先奠基再挂牌
南汽收购MG罗孚的时间,发生在5月份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推荐的前南京市委副书记王浩良出任南汽集团董事长之后,这被广泛地视为省、市两级政府希望挽救南汽的一个象征。
王浩良曾在其内部会议中说:“现在谁做大了谁就狠,历史不会惩罚成功者。”
本报近日独家获悉,尽管仍未走完审批程序,南汽内部代号为566项目的南汽MG项目奠基时间已经锁定在本月,而新工厂的建筑安装工程将在2006年5月完成。
“我们将在本月举办南汽MG项目的奠基仪式,地点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接着到明年上半年举行公司的挂牌仪式。”南汽集团一位管理人士对本报称。按照惯例,新项目挂牌仪式一般发生在获得发改委审批之后。
江苏省发改委的批复中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8.15亿元,由跃进集团公司以其控股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实施载体,建设纲领为年产20万辆轿车、25万台发动机和10万台PG1变速器。
据上海本地媒体报道,江苏省省长梁保华曾在对南汽的视察中对南汽MG项目作出指示,“现在需要组织力量快拆、快建、快出产品。”
南汽下属的跃进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则告诉本报,由该公司负责操作的MG罗孚设备进口业务中的部分流水线已经装船运回国内。
南汽一位经历英国收购之旅的人士则告诉本报:“MG 罗孚生产MG系列和Rover系列,大家只知道Rover系列的几种车型知识产权已被上汽买走,其实MG系列车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南汽称拥有知识产权的MGZR型车、MGZT对应的车型是罗孚25和罗孚75,只拥有后者知识产权的上汽很难就此责难。
先奠基再挂牌——曾因旗下南京菲亚特产品未上轿车目录先出车,而向国家主管部门写了一年检查的南汽,仍然在冒险。
上汽“开吃”罗孚大餐
消化罗孚,上汽也同样在行动。
继参股韩国大宇、控股韩国双龙汽车之后,上汽正将其内部称为“528国际并购项目”的MG罗孚项目,视为其跨国并购“跳跃式”发展自主品牌的重要一环。
“按照原来的规划,整车项目和关键零部件项目目前我们都在稳步推进,最晚2007年初第一款车应该能够下线。” 上汽股份发言人朱湘君告诉本报。
据悉,目前上汽正在对已经获得的13个罗孚产品的图纸进行消化,最先下线的将是以罗孚75型为原型的轿车。
据本报了解,上汽以MG罗孚1.1L-2.5L全系列发动机为技术核心的自主品牌发动机项目已经完成选址。
上汽集团旗下的上海幸福摩托车总厂的一位内部人士12月7日向记者证实,“目前幸福摩托车总厂已经腾空了部分厂房,这是为迎接上汽自主品牌发动机项目做准备。” 她对记者表示,他们和我们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只是借用我们的场地。
以消化双龙、罗孚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品牌产品,将成为上汽股份5大整车板块之一,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和商用车板块并列。
对方的砝码
尽管重启的谈判仍然困难重重,但上汽和南汽都已经掂量出了对方的砝码。
从10月开始,南汽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为确保566项目按预定时间节点成功上马,全面启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
南汽这位内部人士对本报称,除了在江苏的大学里招聘应届的毕业生“凑数”,南汽人力资源部已从南京菲亚特、南京依维柯、南汽模具及技术中心等单位抽调了100多人从事该项目,另有近百人已赶赴英国。
“566项目无论是工程技术、项目管理,还是设备拆运、安装调试,南汽都急需大量的人员,但是真正熟悉罗孚设备和技术的核心人才极度缺乏。”南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报。
事实上,南汽真正需要的人已经全部装进了上汽的“口袋”。上汽一位高管则告诉本报,上汽今后自主品牌研发力量将来自三块:分别自英国罗孚、双龙以及上汽研究院。
“在罗孚破产之后,上汽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留住了大部分核心的罗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目前属于一个名为利卡多的技术公司,而上汽和这个公司保持了密切的合作——这些人将帮助上汽消化其购买的罗孚技术,从而成为上汽自主开发的人才储备的核心之一。”
即使绕过了车型的知识产权纠纷,没有获得上汽授权,南汽的罗孚发动机项目依然存在侵权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上汽最想得到却落入南汽之手的存量资产正是生产线。据报道,目前上汽自主品牌汽车最关键的部分——发动机生产线仍在进行招标中。
业内普遍认为上汽期望罗孚的K系列发动机能用于韩国双龙的4×4车型上,如果上汽要自己建设生产K系列发动机的工厂,将耗费5亿英镑和两年左右的时间。
“我们和南汽之间的合作需要桥梁。”接近上汽股份高层的一位人士对本报称。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