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里,长期被洋品牌垄断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出现了可喜转折:以奇瑞、吉利为首的自主品牌乘用车集体发力,“中国系”品牌首次在销售份额上超越德系、日系、韩系、美系品牌。
“中国系”最耀眼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自主品牌乘用车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奇瑞汽车最终以全年总销量305236辆的出色业绩,在2006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同时奇瑞汽车还在2006年中国十大汽车集团中以同比超过60%的销量增幅成为国内成长最快的主流汽车企业。
在200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海通用以41.34万辆居首、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35.2万辆和35万辆列二、三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指出:2006年中国市场上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已分别超过德国品牌、日本品牌、美国品牌、韩国品牌在中国车市所占的市场份额。
据记者了解,2001年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2006年推出的上百款新轿车中,有30余款属于自主品牌,轿车自主品牌占有率迅速提高到2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也显示,2006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增长远远领先于合资品牌的增长率。
消费者支持自主品牌
“这不仅是多方因素作用的体现,更是多年来自主品牌汽车厚积薄发的结果。”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广大消费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自主品牌汽车的信任和支持。”
在政策方面,2006年汽车消费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和国家对小排量汽车解限政策的落实使1.6升以下排量汽车的消费比同期上升了30%以上,而1.6升以下正是自主品牌车型集中的区域。
在技术层面,自主品牌企业的技术水平进步显著。长期以来,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多数需要购买,核心技术的“空心化”严重制约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进入2006年,拥有各自自主研发机构的奇瑞、吉利、长安、华晨、长城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发动机,一举突破汽车“心脏”技术外购的瓶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生产规模上,随着产能的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销量也在同步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产品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不仅证明自主品牌在质量、服务、价格和品牌实力等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也得到消费者的实际认同。
由低端向高端突破
从2006年开始,自主品牌乘用车出现的新变化也颇令业界欣喜:其一,自主汽车企业开始整体向毛利率更高的中高端车型发展。仅在2006年里,一汽推出了奔腾(奔腾新闻,奔腾说吧)和HQ3、上汽推出了荣威750(荣威750新闻,荣威750说吧)、奇瑞推出了V5、海马推出了福美来2代、吉利推出了远景和金刚。这些中高级车型的上市,不仅为自主车企赢得更高的品牌认知度来提升形象,同时也获得了更大的盈利空间积蓄与洋品牌竞争的实力。其二,在出口方面,2006年以自主品牌为绝对主力的中国轿车出口量达到九万多辆,同比大增两倍。目前,奇瑞已与全球25个国家建立贸易联系,出口总量占全国整车出口80%以上。而华晨汽车不久前更是与德国HSO公司签订出口协议,在未来五年时间将向德国及欧洲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
展望2007年,更多的新款自主品牌乘用车呼之欲出:长城精灵、炫丽、酷熊,吉利中国龙、海域MB、海迅MA,比亚迪两厢F3、F6、F8,奇瑞S12、S22、A18,华晨中华M3,陆风风华,力帆520两厢等将与洋品牌再争高下,掀起又一轮自主品牌热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预计2006年全年汽车产量将达到750万辆左右,比去年增长22%;其中轿车产量将超过400万辆,同比增长35%。全年汽车销售量保守估计将超过680万辆,其中轿车销售量近400万辆,分别比去年增长18%和43%,汽车销售量占全球总销售量的比重将从2005年的8.7%上升到11.1%,从而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其中,自主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道。
“自主品牌轿车会在很快的时间内超过3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未来会继续延续这种增长势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汽车市场,国家也正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积极使用自主品牌汽车的良好氛围,只要坚定不移、科学务实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我国轿车的自主品牌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
记者从有关人士了解到,《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已进入倒计时,其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作为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主线。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