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消协:车商销售欺诈现象突出
10日晚,四川省消协秘书长刘亚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汽车投诉近几年正在成为热点。目前比较突出的汽车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销售欺诈、虚假促销、汽车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四个方面。
质量投诉高居榜首
刘亚兵说,近年来汽车质量投诉连续居高不下,说明我国汽车市场还需要加大法制管理的力度。日前,中消协发布了2006年汽车投诉统计,汽车投诉案件达7761件,同比增长15.9%,排名增长速度第三位。而在汽车产品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成为汽车投诉的重点,占5276件,接近汽车投诉总量的7成。在315投诉网等网站所做的汽车投诉调查也显示,12万元以下车型投诉比例占调查总量的77%,经济型车和合资品牌车逐渐成为投诉重点。
在中消协公布的数字中,因汽车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占到了总量的68%,接近7成比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汽车质量问题与经销商和厂家对簿公堂。例如,消费者许先生在半年内更换了5次车辆副驾驶电动窗开关,当其要求销售商给予适当补偿,并彻底解决开关问题时,销售商却答复,只能负责免费更换开关,其他要求不能满足。某消费者花费20多万元购买的新车第一天音响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天车底又发现漏油,由于修不好,不得已找到了消协进行协调。车主刘先生的车在刚行驶了1000公里后就发现发动机有异响,新车还没出磨合期就被大修了两次,要求退换却遭到了拒绝。
一些汽车因产品质量问题屡遭投诉后,厂商没有积极地进行回应,并且还有汽车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利用自身优势,隐瞒部分产品的信息和问题,不主动召回问题车,这也使得更多的消费者在同样的质量问题上进行投诉。
售后投诉持续升温
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成为消费者去年投诉的热点。虽然目前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汽车4S店及维修保障设施,但由于相关法规不健全以及一些惟利是图的汽车公司依靠信息不对称等条件欺瞒消费者,汽车服务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例如,消费者梁先生于2006年9月从某销售商处购买轿车一辆,在第一次维修时发现后保险杠掉漆后又出现一层新的银灰色漆,与外表原白色漆不能融合。而汽车生产厂家却以
“保险杠的漆面质量不影响整车质量”为由拒绝为消费者退车。2006年4月,林先生的轿车在正常行驶时突然抛锚,因在保修期内,免费换了一个新的变速箱,很快又坏了,连续几次后厂家回复说,保修期已过,要更换需自掏腰包。此外,汽车经销商隐瞒车辆信息、销售瑕疵车、售后服务不诚信以及销售欺诈等也是汽车消费弊端的主要表现。
五个途经“消”气
在投诉处理上,因为汽车的价格相对其他产品较高,人们在认识上的偏差原因以及法律和制度方面的缺陷,造成消协的调解难度较大。刘亚兵说,按照《消法》的规定,消费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途经来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如果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未协商一致,可向消费者组织请求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处理;依据双方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双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问题。
消费法规亟待完善
专家表示,目前服务领域存在的弊端主要是法律法规不配套导致的,目前只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对汽车类产品消费进行判定。但对于如“保修期内修不好只能自己掏腰包、相同故障连续修理8次不好只能继续修”这样的问题,《消法》没有解决之道。如果汽车“三包”规定能够顺利出台,汽车召回制度能得到厂家的主动执行,内有关汽车消费的相关法律能够完整建立起来,这些弊端将迎刃而解。
专家观点:四大难点困扰汽车维权
谈到维权,经常从事汽车方面法律咨询的陈律师表示,由于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以及经销企业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的不明确,导致目前汽车类投诉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其中,索赔过高、举证不力、缺乏权威认定以及维权成本过高是消费者投诉难的主要原因。
由于部分消费者在平时保养、维修时不注意收集相关票据,待到投诉时需要举证才发现什么有力的证据都没有,给自己的维权带来了很大难度。而部分消费者通过自己的日常使用,认为车子的油耗、动力、音响、隔音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厂商则认为这些问题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由于目前汽车并无这方面方便可行的权益检测机构,所以最终的情况是导致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
权威解读:质量投诉 合资品牌麻烦多
中消协近日发布的投诉情况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汽车投诉同比增长15.9%,其中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占汽车投诉总量的68%。 从被投诉的品牌比例上看,消费者对合资汽车品牌的投诉数量明显高于自主品牌,相比自主品牌车的质量逐年改善,合资品牌车型的质量却略微下降。投诉原因主要包括:发动机渗油、气囊没有正常工作等。除上述原因外,变速箱、自动系统以及油漆质量、维修质量、零配件价格、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