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菲亚特相关人士处获悉,该公司目前正在考虑放弃与南京汽车的合资公司,转而与上海汽车或奇瑞汽车合资。据该相关人士称,菲亚特公司与南汽的合资公司的表现比较糟糕。
菲亚特是唯一一个未能分享到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成果的跨国汽车巨头。
而今年前4个月,其仅销售7529辆,同比下降36.4%的业绩让菲亚特失去了最后的耐心。
“我们失去了一次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为时已晚,我们以后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该人士如此表态。此前,菲亚特制订了2010年前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的计划。其认为,南汽在重点打造MG品牌的努力已经让其“分心”。目前,南汽正在全力推进MG名爵这一“江苏第一号工程”。
此人士表示,南汽的表现让菲亚特非常失望,其现在正在考虑扩大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或奇瑞汽车的合作。“我们仍希望与南汽解决这一问题,但如果解决不了,那我们就不得不寻找其他伙伴了。”
对此,南汽方面“暂不表态”,上汽不予评论。而南京菲亚特方面则称,双方股东正在寻求实现2010年年产30万辆目标的方案。
现实将会是如何呢?条条大道通罗马!事实上对菲亚特来说,还是有多种合作模式供其选择。
猜想一:在商用车基础上继续与上汽合作
目前南京菲亚特项目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大幅下滑,很难使菲亚特在2010年完成30万辆的产销目标,因此其急于脱身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而菲亚特离开南汽后的首选目标肯定是上汽,因为上汽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在做轿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其旗下的所有轿车项目都获得了不俗的销量,因此“投靠”了上汽后,菲亚特也许将会很轻松的如期完成30万辆的产销目标。
此外,二者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在商用车方面进行合作。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菲亚特在中国除了与南汽成立的南京菲亚特和南京依维柯外,还与上汽合资成立了上汽依维柯,专门生产商用车产品,中外双方的合资股比为50∶50。如果菲亚特这次给出的条件能够让上汽满意,上汽一定会“笑脸相迎”,因为菲亚特下面毕竟还有一些非常不错的车型,其全球多达200万辆的年销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能性:★★★★
猜想二:奇瑞也是不错的合作对象
上汽股份在乘用车方面现已有相当成熟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两大合资公司以及新成立的上汽乘用车荣威和韩国双龙,因此对新增一家合资公司的需求未必强烈。而奇瑞为了摆脱低端品牌形象,实现自主品牌突围,肯定会像国内其他汽车企业一样选择合资之路,其日前与以色列集团美国的Quantum(量子)公司投资58.3亿元,成立“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中高档和高档产品一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另外,菲亚特与奇瑞此前在发动机方面已有合作。据了解,奇瑞每年向菲亚特提供1.6升和1.8升汽油发动机10万台。菲亚特透露,2012年菲亚特集团在中国市场生产和销售的Linea将确定使用奇瑞提供的ACTECO发动机。不过,奇瑞汽车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另外还有政府这棵大树支持,其一定会坚持冲破50∶50的合资惯例以求控制权,这可能会为双方谈判提高难度。
可能性:★★★★
在中国要新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不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除了以上两条合作之路外,菲亚特也有可能会在保留现有南京菲亚特的基础上,走克莱斯勒与东南的合作之路———以代工的方式发力中国汽车市场。
申请代工生产和向政府申请组建新的合资公司相比,不仅可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而且还可以省去很多繁杂的申请程序。另外,找一家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进行代工,还可以利用其成熟的经销商网络,避免重新花费精力寻求新的销售体系。
可能性:★★
猜想四:引入第三方合作伙伴
当然,菲亚特也可以在现有南京菲亚特的基本架构上,引入第三方企业进行资本重组。之前,业内曾一度流传奇瑞将参与重组南京菲亚特的传闻。因此在各方允许的情况下,菲亚特极有可能会像业内的传闻一样,引入第三合作方,进行资本重组。
如果奇瑞入股南京菲亚特,同时将之前传闻中所说的“奇瑞和菲亚特在拟议中代工的阿尔发·罗密欧计划”放到重组后的南京菲亚特生产,将有可能是一个三方都满意的结果:南汽达成了在南京菲亚特生产阿尔发·罗密欧的心愿;奇瑞则获得了一个新的生产基地以及获得代工生产阿尔发·罗密欧的协议;菲亚特获得一个目前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的合作伙伴,引入其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式,最终达到菲亚特重生的目的。
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