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了,平均每户拥有汽车0.68辆,平均每1.46个家庭就拥有1辆,平均每5个人就拥有1辆。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是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人民收入大幅攀升的实际印证,而如何让300万辆机动车畅行京城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挑战。
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投资超过2400亿元,全力打造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重点、城乡一体、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应对机动车增长带来的挑战。
机动车快速增长是本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现
北京的机动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2300辆,1978年7.7万辆,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1997年机动车首次突破100万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到第一个100万辆历时48年。到2003年达到200万辆,6年内翻了一番。目前突破300万辆,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
市发改委认为,北京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首先是首都快速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本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体现。过去的五年里,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0.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10美元,标志着本市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时,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9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0元,分别相当于2001年的1.7倍和1.6倍。正是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从前不敢奢望的私家小汽车已成为群众生活的高档消费品。新城疏解人口、集聚新产业
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新城将成为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将逐步引导人口、产业和功能布局从中心城区向11个新城转移,缓解中心城区土地过度开发、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的局面,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东京、纽约等大都市,汽车保有量都远比北京高,但并没有不堪其堵。这些城市的布局由若干同心圆环组成,没有小汽车的中低收入阶层住在离城市中心较近的地方,便于就业。而有车代步的高收入阶层住到离市中心更远、环境更好的地方。同时在旧城区的边缘修建毗邻交通枢纽而建的大批的停车楼,居住在离城市中心较远的人们开车到这里,然后利用公共交通上班。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目前本市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有4条115公里。到2012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20公里,基本实现中心城线网规划。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将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线网格局,运营线路共19条,运营总里程达到561公里。“届时,全市轨道交通日客运量由目前的186万人次提高到888万人次,轨道交通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由目前的15%提高到49%,占总出行比例由5%提高到23%,即大约1/4的交通流量分流到地下。”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三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
同时本市将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本市高速公路网由18条高速公路组成,总里程约1050公里。目前在建高速公路274.2公里,今年计划新开工45.6公里。到2007年力争实现“区区通高速”的目标。到2008年,本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900公里,完成规划的90%。
本市还将优化路网空间布局,基本实现路网规划。“十一五”期间城市路网的具体建设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快速路网系统将建成环线与放射线组成的路网格局,总里程达到280公里以上。城市主干路规划总长度约1200公里,目前本市已建成主干路约900公里。“城市微循环”已建成次干路近800公里,支路约1700公里。“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次干路、支路约414公里,提高中心城路网的集散能力和可达性。
均衡推进静态交通设施
引导调整机动车出行比例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全市规划建设33座枢纽站。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北京西站北广场、展览中心、动物园和六里桥枢纽站4座,在建的有东直门和西直门枢纽2座。今年开工建设一亩园、西站南广场2座。“十一五”期间共需建设5座枢纽站。同时,统筹规划安排人行过街设施、停车设施等,按轻重缓急陆续建设。
本市还将利用价格杠杆,通过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政策,发展停车产业,引导和调整机动车的出行比例。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停车难和占道停车问题。研究分时分区的差别化停车收费管理改革方案,通过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进一步规范本市停车管理市场,引导小汽车出行,调节优化出行比例,缓解交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