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现在成了中国汽车界的第一等热门事情,虽然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说“欢迎争论”,但我觉得争论自主品牌这件事,在目前的舆论和政治环境下,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而我在此想说的是,“自主品牌”这一提法在逻辑和语意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自主品牌”的叫法好像也是中国的专利,国外只有“本土品牌(domestic brand)”,以区别“进口品牌”或者“外国品牌”,而很少见到用“自主”或者“民族”来定义品牌的。
“自主品牌”的提法为什么不合乎逻辑呢?因为这暗含了一个前提,就是有人不让你“自主”。可是究竟是谁不让我们自主了呢?中国的汽车工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都是自主的,从80年代开始有了合资企业,但合资也更多的是我们希望与别人合资(当年丰田要进来,多少地方在争啊?现在还没进来的雷诺,也有不少地方在争),顶多也只能说是一种双向选择,既然如此,就不能过河拆桥,说是合资企业不让我们自主了。
更大的问题出在语意上。字面上,“自主品牌”似乎很豪气,但我却总觉得字面背后隐含着一种撒娇,甚至是撒泼,此外,还有一点点自卑:因为我是自主品牌,所以,技术上落后一点、工艺上粗糙一点、质量上不大稳定一点、服务上态度差一点,大家都应该忍受。
把品牌做成国际著名品牌,像本田、丰田那样,值得自豪;但“自主品牌”这顶帽子本身一点都不值得骄傲;“自主品牌”也并不能成为受保护和优待的理由。事实上,除了汽车行业,我们满大街不都是自主品牌吗?如果都要消费者优待,那厚谁薄孰好呢?
比“自主品牌”提法更不妥的是“民族品牌”。我们可以强调发展民族工业、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对于品牌,最好还是不要这样提。无论从逻辑上,还是语意上,还是“本土品牌”或“国内品牌”这种比较中性的提法更好。
实际上,整天把“自主品牌”挂在嘴上,喊得震天响,不仅于事无补,可能还会有害。因为消费者总是很现实的,他们买谁不买谁,主要看的还是谁能更高质量、更低成本地满足他的需求。此外,我们在国内喊“自主”,可一旦走出国门,不也成了人家的“自主品牌”的对立面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