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海大众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正因如此,7月18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当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签署了一项合作开发中高级轿车的联合声明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业内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8月初,距离2008年奥运会一周年之际,在青岛奥帆赛预热启动现场,本报记者专访了签约仪式后首次公开露面的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
自主研发应少说多做
按照声明,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将合作开发一款基于大众新一代B级平台的新轿车,新产品将作为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的后续车型。
对上海大众而言,这回他们所要做的不再是类似改头换脸的face lift小改款,而是负责新车型整个车身包括主要外饰件和内饰件的开发,这意味着上海大众将从一个只负责生产销售的外围公司,进入大众的全球开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尽管如此,陈志鑫并不愿意就上海大众在合资企业的自主开发问题作过多讨论,因为在他看来,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还远没有到收获期。
“上海大众自主开发的事情可以说一天一夜,但多说没有意义,关键是做出来。” 陈志鑫说道。
实际上,上海大众是国内最早做自主研发的合资公司之一。先后投入30亿元用于研发的软硬件建设,目前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拥有的试车场亚洲一流,各类试验结果等效于德国大众的试验场。
陈志鑫回忆道,23年前上海大众成立引进桑塔纳轿车时,国产化率只有2.7%。只有轮胎、收音机、蓄电池和天线4个零件能够国产,其余全部依靠进口,但上海大众用了10年时间消化,把桑塔纳的国产化做到80%以上,同时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体系培养了一支队伍。
有评论戏称上海大众的研发队伍为中国高级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由上海大众培养的人才在上海通用、广州本田比比皆是。目前上汽打造的荣威产品,大部分技术人员也来自于上海大众。
在上海大众下一阶段的自主开发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高起点开发现代轿车,形成独立的、高水平的全新车身自主研发能力,其水平相当于大众在海外的子公司水平”。这意味着,上海大众希望打造成类似大众子公司斯柯达、西亚特一样的开发能力。
上海大众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强调自主开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大众已经感受到产品短缺之痛。当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涌现出来的时候,上海大众的市场领导地位受到威胁,必须进行自主研发,才能解决大众本身车型有限的问题。
待到时机成熟时
根据上海大众未来自主研发的3个目标:2008年,推出普桑后续产品,其次,完成对A0级、A级到B级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10多个车型的本土化适应性开发,最终实现独立的完全自主开发的能力。
然而,这似乎与德国大众期待的方向有所出入,据了解,德国大众并不希望上海大众在自主研发上过多宣传,作为曾经完全的技术提供者,大众方面希望上海大众最终目标同它的全资海外子公司斯柯达一样,成为大众在本土外的一个研发中心,为大众集团所用。
上海大众也已经意识到大众的态度,见面会上,陈志鑫在谈到自主品牌时出言谨慎。他表示,一个品牌的建立要有一个奠基的东西,根植在自主研发的基本层面上,如果没有自主研发,仅仅是把车型拿过来换一个品牌,意义不大。做自主品牌,首先要把能够支持这个品牌的奠基石做好,包括设计、碰撞、模拟等这些问题掌握了,做品牌就不会太难。
陈志鑫仍然把上海大众放在一个学习的位置上,学习其他合资企业或者自主品牌先进的东西,他强调,上海大众要么不做,要么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国际一流水准。
这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韬光养晦的过程,他的潜台词是,之所以甚少谈论自主品牌,非不为也,而是时机还不成熟。
再造上海大众
2007年1至7月,上海大众以256225辆的销量在轿车企业销量中位居第二,这在一个主力车型普遍偏老、市场上新车云集的情况下,实属难得,但下一阶段新车型能否支持发展,引起评论普遍猜想。
据上海大众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到2010年,上海大众新车型投放计划已经出炉,其中包括两款A0级轿车、一款A级轿车、一款B级轿车、一款SUV/' target=_blank>SUV以及三款斯柯达品牌轿车,这8款新车型将成为上海大众未来3年发展的产品基础。
解决好后续产品支撑力的问题,从年初以来,上海大众推动了一系列营销模式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由总经理陈志鑫亲自主管营销,并全新推出了主动营销战略。从上半年业绩来看,效果显著,其中上半年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4%,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
在经历了23年的风风雨雨后,上海大众这个中国资格最老的汽车合资企业,已经棋到中盘。无论是迫于舆论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它都必须站在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风口浪尖,成为后来合资企业的先驱。当然,先驱与先烈只有一步之差,如何把握,还要看上海大众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