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10点,家住广州华景新城的李慧霞准时来到汽车图书馆停车的地点,她要还掉两周前借的书,同时再借上新书。她笑着跟记者说:“元旦放假3天,没有书怎么过啊?汽车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为解决城市周边地区读者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延伸读者服务领域,广州市图书馆于1987年创办了这家汽车图书馆,奔走于广州的偏远社区、工厂、部队、监狱等地,20年不曾中断。
汽车图书馆是一辆经过改装的、价值90多万元的豪华大客车。车上配有近6000册各类图书,车载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总馆相连,实现了图书与总馆的通借通还。汽车图书馆目前有26个服务点,每个点每月去一至两次。
黄石花园是广州北部的一个住宅小区,由于离市区较远,小区周边没有图书馆和购书中心,过去这里的居民想看书只能坐车到市区,但现在汽车图书馆把书送到了家门口。64岁的退休工人温伟艳老人每次都要借十几本书,她说:“我和老伴不看书就睡不着觉,但这里没有图书馆,以前借不到书很苦恼。3年前汽车图书馆在这里设了点,我们一家人办了5个借书证,每次都借满。”
目前广州汽车图书馆的办证读者已近1万人,平均年接待读者4万人次以上,借阅量9万册次以上,很好地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汽车图书馆曾经还一度面临被停办的困境。
原广州图书馆中文借阅部主任、曾负责汽车图书馆工作十几年的李学民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相关制度改革没有跟上,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纷纷陷入购书、行政经费紧张的困境,不少地方不得不撤销汽车图书馆,甚至用图书车去跑运输搞创收。但广州图书馆宁愿通过减少服务点、跟车人员等方式压缩成本,咬着牙硬是坚持了下来。
李学民说,当时很多地方不愿意提供停车场地和车用电源,给汽车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一次,一个卖西瓜的小商贩占用了汽车图书馆的停车场地,工作人员跟他讲理,他却说:“你的书十年没人看也不坏,我的瓜一天卖不了就坏了。”让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过去使用的是老东风牌客车,车上没有空调,夏天车内有40多摄氏度的高温,读者上来10分钟就受不了了,但工作人员得在上面呆一天。由于缺乏经费,老东风牌客车1997年后一直超龄服役。到2000年,交通部门不再给办年检,汽车图书馆再度面临停办。广州市政府知道后,专门拨款购置目前的空调大巴,才让汽车图书馆起死回生,车上的图书借还也从人工改为计算机系统,新书上架速度跟总馆一致。
刘惠萍是汽车图书馆目前唯一的管理员,从1994年一直工作到现在,图书借还、配书等工作都由她一个人完成。她说:“车上的工作虽然单调辛苦,经常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但读者的需要和真诚也常常让我感动。以前车上没有空调,有的读者把家里的电风扇拿来给车上用;有的读者还经常拿些水果、点心给我们。”
刘惠萍说,最欣慰的事情还是读者反馈来的汽车图书馆对他们有帮助的好消息:江高镇的一位农民读者通过借阅栽培技术书籍,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加了上万元收入;一名小学生借了钢琴演奏方面的书,提高了钢琴演奏水平,在比赛中获奖……“这让我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刘惠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