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有关《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如何修改讨论沸沸扬扬,论点重心在如何阻止外方垄断销售权。
不清楚这是谁领导的议题,只希望在中国汽车界不要再上演义和团似的滑稽、无为之举。
清朝主要问题是自身腐败与外强侵略,两者一结合,衍生出相互妥协、狼狈为奸。
虽然目前洋品牌汽车,与当年鸦片有天壤之别,在便利民众生活方面,功不可没,但其扩散之势并不逊色当年泛滥的鸦片,以至于民族品牌于夹缝中生存。如上汽,除通用、大众外,留给自己的销量,所剩无几。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股独大的合资格局,牢牢控制销售体系。
不过正因为鸦片泛滥,才有虎门销烟,以及之后的洋务运动。也正因为洋品牌汽车肆意扩散,才有诸如2004年,出台鼓励大型国企汽车发展的《汽车产业政策》,以及刚成立的上南合作等。
但甲午一战却彻底终结了顽固派,或保皇派的所有梦想。至于上南合作等能否扭转当下局势,虽不宜否定,但值得怀疑。不论南汽,还是上汽,虽然在内都是条“龙”,但在外,却都是条不折不扣的虫。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我们的民族品牌,尤其是享有特权的国企,太过于沉醉合资利益,甚至可以将销售利益拱手相让。
所以,我非常担心《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调整将命丧黄泉,因为表面是捍卫中方利益,而实质上,却得罪了中方大型国企利益。类似义和团,不是死在洋枪洋炮下,而是葬送在清朝的黑手里。
当然,清朝虽然可以勒杀义和团,但19世纪末,如在海运等领域都建立强大民族品牌等形式的实业救国(私人经济)盛行,以及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等,如燎原烈火,势不可挡。
必定这是时代趋势,不是一个没落的清王朝可以阻挡的。只可惜清王朝最后顺应民意,推行的预备立宪等,来的太迟了。
真心希望我们的汽车产业千万别送来迟到的祝福,必定我们的吉利、比亚迪、长丰、长城、力帆等,目前还是一腔热情。
总之,不破除一股独大的汽车合资局面,目前扭曲的销售体系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观。调整的根源,不在政策本身,而在利益背后的博弈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