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我们转到另外一个话题,07年世界和国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汽车企业业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说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都发生了一些上涨。价格上涨对汽车企业意味着什么?尤其是现在整个国家的形势是产能过剩,竞争非常激烈?
尹家绪: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分析提纲。包括从我们国家的汽车企业,目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宏观调控政策对汽车企业有什么影响?或者是有什么机遇?企业有什么对策?我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从我们企业对今年中央宏观调控的认识和理解是怎么看的。宏观调控不是今年才提出来的,从去年就开始了。在前五年,宏观调控已经作为一种调控手段“有保有压”地在进行,只是行业不一样。温总理的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体会中第四条说了,必须坚持搞好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组成部分,并且把宏观调控作为前五年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组成的。
今年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把“两防”作为主要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通货膨胀。根据国内外经济的形势,国家又提出了今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我们国家经济连续五年保持10%增长的前提下,2008年提出了8%的增长预期。这也是我们国家连续四年把目标定在8%。每一年的实际都超过了预期。2007年,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达到了11.4%。虽然实际增幅都超过了预期,GDP达到10%以上。虽然我们的经济还是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区间。但是由快偏热,由快向过热的苗头已经出现了。所以中央提出8%的目标,意在防范风险。
2007年中国城镇的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的信贷,外贸顺差比2006年增长的幅度很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显现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总需求的持续高涨,供求的矛盾也在显现。再加上有一些条件制约,低温、冰冻灾害,国际上美国的次贷,油价的高涨,这些因素增加的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科学的。
第二,对我们企业来说,又稳又紧的宏观政策下,我们有什么压力?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影响的方式是不同的。总体来说,短期压力增加,长期宏观利好。产生的压力有三个:
1、资金压力。
从2007年以来,央行六次加息,十次上调准备金率,七次发行定向央票,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幅。从今年开始,央行又延续了07年货币政策的走势,再一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企业相应这几年的投资加快,资产负债率增高,从去年到现在负债率就会有所升高。这样的情况,资产的沉淀就会高一些,资金压力就会有所表现。同时,财务费用的积累到一定的状态,也会成为一个影响的因素。
这些连续的加息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压力增大。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存在着一些产能过剩的现象。企业不同,存在压力的状况还不一样。企业发展还需要很多经费。这些经费很多来自于银行,如果继续加息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还会影响消费。
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一些影响。宏观调控是影响汽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们国家经济整体过热,去年07年国家所有的项目里面,少批了超过一万亿的投资项目。有的在建项目的拨款时间也推迟了。国家的预算缩减,国家政府车的采购是一个项目。少批的一万亿的项目,我个人分析要降低汽车300亿左右的销售收入。300亿是按照车的平均价,25万到30万之间。银监会反复警告银行要严格控制金融风险。使得汽车经销商的贷款额度普遍被降低,绝大部分汽车经销商的流动资金的额度要被压缩。有的可能会被压缩30%,有的可能被压缩到70%。这样也会引来经销商为了加快资金的流动,宁愿自己利润少一点,希望自己能够降价。
同时,个人消费信贷全面紧缩。整个汽车的贷款期限,包括贷款的利息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汽车个人消费的信贷门槛明显提高。这是一个压力。
2、成本压力。
近几年,煤、电、油、运、材料等生产资料的持续上涨。这个上涨在08年并没有减缓。2008年铁矿石已涨价65%,海运费也大量的上涨,这两项费用都可以预示到进口钢材的上涨已经成为基本的定势。
08年企业要面对原材料再度上涨的情况。汽车行业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钢材每吨要上涨50-60美元,约合300-400人民币。铁矿石上涨带来了钢材上涨10%。钢材价格上涨对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成本就要加大。对商用车企业的影响最大。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对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包括自主品牌的企业有一些影响。
汽车行业整车厂直接用钢量占全行业的50%,零部件占32%。从材料的成本分析,轿车平均用钢一吨左右,成本在五到六千,占整车成本的5%左右。而载货车的钢,按照重型、轻型、微型,分别是9吨、4吨、3.5吨。钢材的成本从五千到三万、五万不等。有资料显示,宝钢的钢材的原材料价格已经涨了将近四倍,单车的成本会增加5%,单车的利润就会减少5%。
从盈利能力来看,钢材上涨对汽车的影响,我个人估计08年的利润,要使整个汽车行业下降0.5%到1%。假设钢材平均每吨涨400元,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60亿到65亿。当时看到06年整个汽车行业的收入是15290亿,利润是770亿左右,利润率是5%。2007年的盈利水平差不多,收入和利润同时增长了20%。08年由于材料的上涨和金属的上涨,汽车行业的利润率要下降0.5%到1%,降至4-4.5%。
再加上油价上涨,影响汽车市场的需求。受美元走软和市场操作的原因,08年2月27号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101.89美元。在国内市场,汽油价格节节攀升。汽车使用成本提升,必然会影响到部分潜在的用户。影响车价的走低,这也会影响汽车企业的盈利能力。
3、出口压力。
首先,08年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关税。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贸易平衡,具体包括降低和取消资源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行业的出口。人民币的升值也减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不利于自主品牌对国外市场的出口。汽车自主品牌的出口主要还是打价格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引起汽车价格的上涨,如果相应的提高海外售价,就失去了价格竞争的优势。不提价,本来就微利,就更赚不到钱了。使得原来生产几万辆的汽车,我们打到海外去,仍然没有竞争实力。对这些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考验。反过来说,这有利于汽车进口了。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宏观调控对汽车市场还是利大于弊的。
利就是国家通过有保有压的政策,把资金引向高技术、高产能的企业投资。比如长安福特,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基本上是一周生产6天,每天生产11个小时;也有的企业有20万的产能,去年只生产几万车,在一个行业里面,也有不一样,结构上的不一样,不平衡。
这样还会加快我们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为企业发展和长期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促进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能力,淘汰技术落后的产品。使发展慢的、基础差的企业被淘汰,使得更集中。促进优势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宏观经济仍然会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还会不断的提高。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国汽车稳步增长的步伐也不会停止。温总理的报告里面虽然对固定资产有一些压缩,但是有保有压。比如说连续三年对社保支出要升高,公务员工资要升高,分配制度要改革。要求建立企业职工的保障机制。有利于稳定居民的消费预期,也会对积极消费提供稳定增长的作用。
第三,企业如何应对?
我们企业采取的措施,作为企业汽车,面对当前的又稳又紧的宏观政策,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我们怎么应对呢?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来了,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说是这么一句话,实际上是为我们迎接新的挑战指明了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引导我们不得不去做。
第二,加强企业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高端技术产品都被国外掌握控制了,加大技术创新和开发力度,才能成为中国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外油价攀升的一道防火墙。应对这些可以采取三条路:1、削减成本。2、扩大规模,同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3、终端价格上调。但是终端价格上调是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汽车生产企业很难选择调价。
第三,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国家劳动法颁布以后,我们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汽车行业是低的。与美国的汽车平均劳动生产力相比。国内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厂,仅为他们的60%左右。国内十三家最大的轿车厂只有其平均水平的20%到30%。有的零部件、汽车厂情况更加不好,一年有十万的规模,有的才生产几千辆。
这样以来,大力提高汽车管理水平,努力降低材料消耗,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优化工艺,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来削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四,有计划的发行一点债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债款置换银行的贷款,减少投资成本。让已上市的公司增发,或者是发行债券,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改善融资结构。加大与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因为他们的利率相对较低。
第五,调整出口的结转方式。汽车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结汇率较高的外资银行,可以改变结算的币种。也可以用远期价格、期货贸易等多种方式来规避货币的风险。当然,人民币升值对我们在外面投资有利,可以有效的收购一些资产。
第六,宏观调控可能会使我们国家的经济有所回落。但是发展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因为这一次人大的报告已经讲了,总理报告,要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的采取相应政策,正确的把握宏观结构,重点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这一点上,国家也不愿意大起大落,它控制节奏和力度,有保有压。所以,我相信中国的汽车还是会有所发展。中国的汽车行业,通过自己的自主创新、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国的汽车行业今后会更加充满活力。
搜狐汽车:刚才您说到宏观经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的时候,说到了一点,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会促进整个企业的优胜劣汰,会优化行业格局。从您这里说,您把这个当做一个优点来看的。我想请您谈一下,当前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它是属于起步状态还是正在加速向前?
尹家绪:产业的资源有可能向强势企业集中,强势企业的“吸附效应”会显现出来。原来大家都很好的时候,都是散的。当行业竞争压力变大的时候,这个“吸附效应”就会出来。
吸附效应有几种,第一,会把资源往它那里走,比如说把现有的好的资源往好的企业走。第二个,包括配套体系、配套资源,它会追逐好的汽车生产厂商,我主动跟你配套,我保证质量、价格;你发展差的企业,要我跟你配套,可以,价格现款现货,条件就不一样。还有一个市场的资源,经销商愿意给你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你销售,扩大网络。这样以来,强者就逐步的强起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汽车生产厂商上千家,现在经过发展,只有几家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也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也是通过“吸附效应”发展起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