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奥运会对北京市民生活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公交。几乎人人都有一大堆的经验等着和别人交流,一大堆的建议等着有关部门来听取。过去,人们热衷于开小车,可是当拥堵几乎成为北京人生活的常规内容以后,开车就显得不那么“可爱”了。
恰在此时,奥运来了。官方数字称,北京的公共交通承担着平均每天1690万人次的运送任务,而我们就是那1690万中的一个。奥运改变了生活,人们从这改变中找到了新的发现。因为单双号,拼车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相应地,不少公交出行方略也在各大论坛被迅速转载,甚至在10号线还未开通时,就已经有热心网友整理出了各类换乘路线贴在网上供人参考。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单一的出行方式内容忽然丰富了起来,拼车、巴士、地铁、城铁提供了多种选择,而面对一个越来越大的北京,最经济快捷的交通方式就是把这些方式灵活搭配,构成“公交组合拳”。比如一个原来习惯了出门打车的人,忽然发现其实出门花一元钱坐公交空调车到某处,然后再打车,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节省了16元的费用。在舒适度不降低的前提下,还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更加令人安心的是,我们的公交系统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模糊不清的站名统一了,东西南北的方向在站名上就体现得清清楚楚;司售人员以及奥运线路上志愿者对乘客的服务都非常贴心,他们不仅会耐心细致地告诉乘客下车后步行的路线,还增添了对沿途风物的讲解。
北京现在变化越来越快。不要说外地来的游客,就是常居北京的人,如果有段时间没去某个地方,走错路找错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就需要我们的公共交通增添服务内容,公交不仅仅是运送乘客这么简单,而是要成为每个乘客的指南针。我们由衷感谢奥运,带来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而我们将珍惜这种变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变化成为北京生活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