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发布了这样一个讯息:企业重组步伐将在奥运会后加快。
李荣融说,奥运会以后,重组会有一个转折,“由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而且重组范围“不仅仅是中央企业”,理由是“我们国家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低”。
李荣融的高调表态,实际上已经给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国企重组大方向定了性。事实上,近日,有些汽车企业的领导已经感受到了李主任这番话的压力。原本一直强调自主发展的企业也闭紧了嘴巴,选择静观政府下一步的实质举措。
中国汽车企业是否应该由政府推动进行大规模整合?相信支持和反对者都能找出N条理由。
其实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汽车列入了过热行业之列。但此后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掩盖了这个问题,直到去年,产能放空、重复上马的现象才逐渐显现。典型例子是江淮、长安等多家企业一窝蜂地发展轿车,产品趋同,市场竞争力有限。特别在今年,汽车市场受到了很大抑制,很多车企日子艰难。
今年以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多重因素之下,一些国有汽车集团已经开始了重组的尝试。北汽控股与华晨、昌河和黄海都进行了接触;另外,广汽与长丰、一汽与华晨、东风与哈飞等等线头不断,但都没有更多的进展,相反还传出了东风与哈飞谈判破裂的消息,原因是哈飞的母公司——与东风同为央企的新中航执意要自己做汽车。因此有人认为在东风与哈飞的问题上,政府并没有表现出强力推动汽车企业重组的姿态。
李荣融的表态,让汽车企业的高层们再次紧张起来。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受阻的大背景下,优势互补的重组自然是众望所归,最怕看到的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而弱弱联合的“拉郎配”。据《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