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汽车行业
限行首日,徐亮还是看到了尾号为1和6的车辆上路行驶,因为是缓冲期,交管部门还是以说服教育,没有处罚。
只是新的方式徐亮觉得不方便,具体的轮换方法为同组别不变,而是调整具体“停驶日”。
虽然轮换的前一周,交管局会向社会广泛宣传告知。徐亮还是担心自己会忘记了,一月四星期保不准就会犯规。
多项政策的出台和即将出台,对于像徐亮这样的个体影响较大,整个汽车圈内也都炸开了锅。
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接近350万辆,且保持日均1200辆的增幅。如果“限制性”新政在北京实施,势必会对北京经济发展和整个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北京汽车市场作为全国车市的“风向标”,对于全国汽车市场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担心最大的还是经销商,北京地区的汽车经销商数量达到2500个,其中包括350个专卖店,19个大卖场,以及大批的二级经销商。一些经销商推测,如果每年限制10万张车牌政策出台,那么其中价格2/3的经销商很可能倒闭。
其实徐亮也有他的担心,如果将来真买第二辆车,这号牌会不会成为稀有之物,一个号牌成为炙手可热的资源,其价值也远远高于一辆车?目前,上海的车牌通过拍卖的形式,一个车牌在4-5万元,北京虽然采取摇号,但一种卖车牌的新产业是否将诞生?
堵?疏?
徐亮还不能理解的是纽约、东京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800万辆,相形而言,北京的只有300万辆,为何会如此之堵呢?
就在各种猜疑、质疑接踵而至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月15日在行业内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研讨会。
其实城市拥堵问题是全球性难题。伦敦、纽约、东京……这些国际大都市名字的背后,都隐含着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
新华信副总郎学红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一些发达国家,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的比例,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个比例在伦敦、巴黎、纽约均在70%左右,东京更是高达87%。但是在中国该比例不到20%,在北京奥运期间,北京的选择公交比例也不足50%。
这一点曾在日本东京做过业务交流的徐亮有着较大的体会。东京的道路称不上“路路畅通”,但在城里很少碰到北京那样常态化的一步一蹭或是路口堵成死疙瘩的情形。
打开东京的地铁轻轨图,就是一张“蜘蛛网”。数一数接近20条线路,把整个东京覆盖得严严实实。即便是在地铁线路的空白地区,也都会有公交车来补缺。
“东京的停车费贵到令你心痛。”徐亮感慨地说,与北京不同,东京市内的各大政府机关、公司等每月都会给员工报销通勤所花费的公共交通费用,但几乎没有一家给员工准备“内部车位”的。如果你想开车上班绝对没人阻拦,但你肯定舍不得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
而国际上一些大都市如伦敦采取收取道路拥挤收费;纽约要求私车一律停郊外;华盛顿则用公交车送官员上下班;巴黎推行“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限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采取疏导。”在会议上专家们异口同声。
北京市能否在未来5~8年的时间打造非常完善的公交系统?徐亮觉得最不方便的是换乘,私家车到地铁站后的停车问题,如果公交系统完善,停车便利,到时不用政府强行规定出行,自动就转换公交车了。
徐亮和大多数人一样,期盼着在路上一路畅通,一路的好心情。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