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交通的新闻层出不穷。北京在不经过任何听证或民主程序的情况下,以通告形式规定私家车每周限行一天;重庆、海南三亚和甘肃永登三地的的士司机“罢运”。
每件事都有直接原因,但这些和市民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事件背后,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病灶?或许是有的。
拿我生活的地区来说,有组简单数据:广州与深圳间的交通费用,“正规”大巴60-65元/人。这意味着,一个人出行合算,但如两个人同行,成本与自驾相同,三人以上,自驾则省钱得多。这就怪了,一台三四十座的大巴与四五座的小车相比,成本竟然不占优势?是大巴的直接成本太大,还是税费、暴利太大?另组数据或许可回答这个问题:在广州、深圳、湛江的大学之间,有一批校际“黑大巴”。收费是:广深之间,20-25元(2007年周五下午旺季价),相当于官方大巴的1/3-2/5。如果碰上非周五且放空的“红眼巴士”,我甚至坐过8元/人。上述车况、服务相同,都是空调车航空座椅、直达目的地中途不停,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不出所购产品有什么区别。当然,黑车没有保险,不承担营运责任。没错,但这些东西能值多少钱?我小老百姓就把坐黑车当作拼了个私家车行不?
的士一个道理。在深圳打的,起步价12.5元,坐黑的士,费用肯定比白的士至少低1/3。如果不是跟钱过不去,我为什么要坐白的?反过来说,武汉的士起步价就只有3元,消费者的选择就可能相反,白的又便宜又好,谁坐黑的啊?(我甚至有理由怀疑武汉的黑的士是否能成气候。)
公共交通之所以昂贵,在于其过于庞大的非营运成本,这种高成本给了黑车市场空间。此番重庆、三亚、永登的士罢运的原因之一就是“份子钱”太高,而司机们的要求之一就是打击黑车,其实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公共交通“价高质次”的另一个结果,当然就是客观上鼓励了老百姓购买私家车。有一个经典笑话,一个人抱怨说,“地铁太挤了,把我老婆都挤流产了”;另一个冷冷地说,“这不算什么,我老婆坐地铁都被挤怀孕了。”大巴就更不用说,下班的广州街头,穿着考究的白领丽人们飞跑着追逐大巴,那花容失色的样子,特让人怜香惜玉。但凡兜里有点余粮剩米的,都会不舍得自己的老婆也这样天天飞奔吧。
所以你怎么限制私家车?每辆车交三万牌照钱?对买车的人来说,实在不是障碍;像奥运期间单双号限行?大不了把20万的车换成两辆10万的,再不济,换成两辆QQ,这反而加大了环境破坏与地面拥挤;至于每周限制一天,最多意味着减少1/7的私家车流量,恐怕一年的增量都不止这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