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从近年来最高位的140多美元一桶降到今年11月的60美元不到,降幅高达60%,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仍然在高位运行,显然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近期北京等地的民营油站陆续出现降价潮,湖北和山东的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系统下的油站也出现降价。记者在北京出差期间发现,北京民企加油站最高降幅93#油降价0.5元/升。在武汉,中石油明确汽油降价0.07元/升,而且办充值卡消费优惠1%。
如果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国内油价降价只是时间问题,哪怕不出台燃油税,这个消息也足以勾起不少消费者购车的欲望,毕竟使用成本降低对车主而言是绝对的利好。
另一方面,从有关方面获悉燃油税改革的最佳时机已经来临,至于推出与否,就要看相关各方利益的划分是否能达成一致。早在1994年,我国已开始动议“择机”燃油税事项。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等,当时燃油税是新一届政府作为税费改革的突破口提出来的。1998年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由于各界意见分歧较大,全国人大曾经两次否决了这个议案。经过多方协调,1999年我们国家通过了《公路法》的修正案,修正了第36条,上面提到国家可以采取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的养护资金,其中还说了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来做出规定,事实上燃油税前期的铺垫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只要各方利益划分清楚,燃油税出台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一但开征燃油税,最终的受益者也必将是广大车主。
什么人适合在这个时候购车?
车价降了油价降了,似乎眼前购车已经不存在障碍,但是记者认为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购车,要知道毕竟这场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谨慎消费还是首先要考虑的第一要素。
记者认为对于早有购车意向的消费者,您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工作稳定性和收入情况来决定是否买车。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比如符合目前国家的产业政策的的行业,不用过多的担心工作问题,手头上又比较宽裕,那么可以不用犹豫,这个时候出手买车是相当明智的。而对于工作稳定性差一点的消费者,记者建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暂缓购车计划或者购买比较节能的小排量车,这样不会让购车成为一种负担。
对于购买的车型而言,其实无论经济情况如何的消费者都应该考虑到使用成本的问题,尤其是目前燃油税政策还没有明确是否出台的时候,购买经济型的小排量车或者是耗能较低的混合动力车都是不错的选择。应为如果燃油税真的出台,油耗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使用车本。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