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可能会更糟。
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1日,有关德国戴姆勒和美国克莱斯勒之间的争吵仍不时的通过媒体得以释放,这两家汽车制造商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体将彼此的分歧进一步扩大。
事情起源于2008年11月底,围绕如何从戴姆勒手中收购克莱斯勒的剩余股份,克莱斯勒的控股股东塞浦路斯(Cerberus)和戴姆勒展开了谈判。在谈判中,塞浦路斯认为从戴姆勒手中收购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时,戴姆勒隐藏了克莱斯勒问题的严重性,致使其花费74亿美元购买了克莱斯勒80.1%的股份。现在,塞浦路斯认为戴姆勒应给予补偿,总金额为72亿美元,同时应将克莱斯勒剩余的19.9%的股份给予塞浦路斯。当然,这遭到了戴姆勒的反对。如是之下,克莱斯勒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随后,戴姆勒对塞浦路斯的举动进行了反击。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塞浦路斯的要求是“没有根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很难以理解的。在戴姆勒看来,这桩交易已经成为过去时,而且在谈判的过程中,塞浦路斯已经完全获知了克莱斯勒的情况。
在各路媒体将事情进一步报道的过程中,双方进行了接触。但没有达成任何结果。至此,克莱斯勒正在设法制定各种计划希望能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救助,戴姆勒也在积极谋求度过金融海啸的方法。换言之,它只能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前进。
而在中国,戴姆勒与克莱斯勒之间也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而这种争吵更多地体现在沉默的博弈之中。在戴姆勒决定抛售克莱斯勒之时,双方在北京的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曾在与中方股东的合作中发生分歧。最后,事情也没有详细的结果,就像北京吉普的死亡一样。
作为一家豪华轿车和大型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中国市场它却没有获得与其身份相应的位置,就像它在美国的表现一样。本报研究部认为,戴姆勒的这种遭遇决定了它在中国的步伐。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