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忽略的中国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横跨德国和美国的争吵声,在北京听起来格外刺耳。按照北汽控股高管们的分析:“现在是看热闹的多”,但在此之外,无奈会比热闹更多。
在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时,克莱斯勒已经在中国成立了北京吉普,由于各方原因,这家汽车公司在1990年代中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遭遇发展瓶颈。在将三菱汽车等伙伴的产品后,北京吉普曾有一定的表现,但还是没有解决公司积累已久的问题。
2004年年初,有关戴姆勒决定在中国生产奔驰C级、E级轿车的消息开始见诸媒体,但没有得到各方的首肯。直到2004年年中,事情才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戴姆勒与克莱斯勒重组的操盘手施伦普面临巨大的压力,他收购克莱斯勒后的世界汽车计划遭到了监事会的质疑。因此,在各种辗转中,施伦普来到了中国,希望拿出奔驰轿车与北汽集团进行合作,改变他在斯图加特所面临的困局。这为奔驰进入中国铺开了道路。随后,奔驰与北汽集团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事宜进行了各种操作。
但对施伦普而言,即便将其在斯图加特的命运赌注押在北京,已经很难改变他失败的战局了。2005年下半年,施伦普在这年年底离开戴姆勒已经成为定局。随后上台的蔡澈,开始了对施伦普计划的修正。在经过一番对克莱斯勒的调查后,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被卖出。同时,戴姆勒在日本、韩国等的合作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合作荡然无存,除了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在利益上的争夺。
在选择了与戴姆勒合作后,北汽集团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这个合资公司成为双方的首要任务。不过,双方并没有处于预想中的和谐状态。由于北汽集团在奔驰轿车国产的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因此奔驰的国产化进行得异常艰难。负责奔驰国产化的部分中层曾因与德方之间的摩擦太多,黯然离开了这个高级轿车的生产基地。据本报研究部调查,在整个奔驰轿车的国产化过程中,中方始终处于边缘状态。甚至有高管分析说,生产奔驰轿车的团队继承了生产吉普的基因,“这样的团队怎么能生产奔驰”。
对北汽集团而言,在与现代汽车合作,成立北京现代后,它长期为“韩肥中瘦”的难题困扰。在与戴姆勒合作后,它同样因为技术实力问题,无法在合资公司中拥有控制权。接下来,北汽集团需要怎样的调整才能改变局面,是北京汽车工业大厦的高管们无法逃避的问题。
对戴姆勒而言,按照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它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大事(1998-1999年)
1998年:
★1月,新的《汽车报废标准》公布实施。规定6吨以上的载货汽车使用年限为10年或行驶40万公里。
★1月,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我国航空工业界四家微型汽车生产厂联合组建中航微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包括: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公司。
★2月,神龙汽车富康项目第一工程建成。
★3月,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GSi上市
★5月,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
★7月,三江雷诺总装线建成投产。
★8月,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出通知,严厉打击汽车走私。
★8月,东风小王子通过鉴定。
★10月,天津汽车和丰田开发的新款夏利投产。
★12月,北京取消了1.0L以下汽车的部分车辆分单双号行驶的限制。
★12月,上海通用首辆别克下线。
1999年:
★1月,公安部实施车辆识别代号(VIN)管理规则。
★1月,北京吉普成立15周年。
★1月,上汽仪征举行签字仪式。
★1月,合肥客车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签署技术转让协议。
★3月,我国发布了四项汽车排放标准,新标准比原标准严格80%。
★3月,竺延风被任命为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
★3月,苗圩被任命为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
★3月,第一辆雅阁下线。
★4月,上海通用别克轿车批量投产。
★7月,上汽组成新领导班子,胡茂元任总裁。
★11月,上海大众技术中心揭幕。
★12月,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下线。
★12月,上海通用推出GL8商务车。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