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态度日趋明朗
连续几年快步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在今年骤然刹车。
11月份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十大措施、投资4万亿元等拉动内需的鼓励政策,使汽车市场紧缩的需求量得到一定缓解。此后,政府扶持汽车行业发展的态度日趋明朗。
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参观、考察了上汽自主品牌生产基地和东风汽车公司。张德江在视察东风时明确指出,作为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以及拉动消费、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央对发展汽车工业始终坚定不移。
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解决企业困难,促进经济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在第一项中即提到将大力支持包括汽车等重点产业的发展。
虽然目前出台的鼓励政策并未直接涉及汽车产业,但这一系列动作已经向外界发出了十分明确的信号:政府在制定拉动内需的政策时已将目光转向汽车行业。
“救市”政策酝酿出台
11月初,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在“2008天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首次表态:“政府有出台‘救市’政策的可能”,但前提是通过量化分析确认这些政策在出台之后能够起到实质性作用。
在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召集了国内十几家主要汽车企业对当前车市形势进行分析,并着手开展了量化分析各项政策实施效果的工作。
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主持召开汽车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17家单位以及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会上重申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地位,并强调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考虑汽车工业一旦受到破坏性的冲击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作为会议的发起方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向本报记者透露,会议分析了经济危机下中国汽车业的运行情况,并结合汽车企业提出的建议探讨了相应的“救市”措施。
董扬表示,根据工信部的要求,中汽协会已向工信部递交了一份研究报告,目前工信部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相关工作,最终工信部将出面拟订一份关于汽车行业的报告送交国务院。
汽车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巨大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按国家前几年和国际情况来看,明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比今年还要低。中央正在研究明年的经济政策,当务之急仍然是扩大内需,而汽车产业则是拉动内需不可忽视的一环。
徐长明说,五年前,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发展,而现在汽车产业已经具备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过去的作用是单方面的,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互相推动的作用。”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