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的走势,虽然说并非像国际车市场那样一塌糊涂,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乐观地起来。且不说整体产销量一滑再滑,就是出口与库存问题,也能让人感到有些不寒而栗。从现在的状况看,库存已达到警戒线以上的五十万辆,这不能不说国内市场已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作为要盘活救市的出发点来讲,投入问题是一方面、而具体到怎样投入,投入到哪个点面上更有效以及如何能与见成效的时间合拍,都是非常最重要环节。否则,非但不能起到救市是为了救信心的作用,还会形成投多少钱也不够的局面,这才是当务之急的问题所在。
面对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不乏是解决之道,在这样一个连许多企业都看不懂的国际棋局面前,只有用国内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自身的市场问题,才是救车市的根本。如政府可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重新评估企业及品牌的市场地位,都可能给市场带来可能焕发的生机。如果还按过去那种先观看再作出判断的做法,或是苦等国际市场的表现再做主张,那么不但“黄瓜菜会很快凉”下来、还会失去走自主救市之路的时机。
鼓励政策
为何不可能造成多赢局面
从现在的汽车保有量、交通承受力以及国内企业的产销状况来看,增加新车难度与否已不再是单纯的购买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相互制约的问题。使用空间限制、各种养车成本俱增等等,都是新车进入市场的一大障碍。所以,每增加一款车所带来的压力,已远远超出了城市规划所预期的符合值。恐怕,就现在的国情与购买主体的关系问题,更应该从一个新的视角上来看待。那就是更好的从理顺市场,营造良好的汽车消费空间以及真正保护好消费者的购车意愿,这才是能使车市回暖的重要基础。
在各方都希望相应的鼓励政策出台的时候,究竟什么样的鼓励政策才是国内市场最需要的,已经成了非常突出的问题。一方面鼓励政策,仍需要按平均概念出台,非但起不到强心针的作用,还会产生保护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政策该怎样更有效的向国内企业倾斜,也是刻不容缓需研究的大问题。因为,无论是从市场占有率,还是从企业的状况来看,中外企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问题明显,这就很容易造成鼓励难以起到保护的另一层作用。所以,鼓励政策只有在科学、合理以及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出台,才能令人更信服。
重新评价
车企市场地位有益兼改变
像国内有如此众多的企业,不要说投入200亿支持,就是投入2000亿支持,恐怕也很难达到所希望的成效。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众多在发展进步上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必然不是小额资金所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还面临着追赶和缩短与先进制造的距离问题,突然间需要投入金钱来救市,岂能是小资金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面对这一切国内汽车的现状,必须要找到能针对国内汽车病因的方法来救市,才能起到很好的疗效作用。
这种办法,就是有过滤意义的重新洗牌与重新评价市场问题。不妨可以集国内管理、科研、检测以及监督之力,重新按顺序、按市场份额和占有率、按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性潜力,来比较性的划分企业的实力与走弱危险性……,只有将这样的透明性反应在市场空间之中,企业的兼并重组问题,才能顺利的得以解决。否则,连一个频频破产的企业重组谈判,甚至一年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再谈重组问题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由于现在的汽车市场属于特殊时期,恐怕只有政府的作为,才能更好地理顺复杂形势下的产供销渠道。而救市的信心建立,也是非政府主导不可。这就意味着怎样走中国特色的救市之路,才能对企业、对市场以及对消费者有利。切不能再拿国家的钱、纳税人的钱盲目地投入到未来不需要的层面上。那才是最容易让人后悔的大问题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