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已经大体完成,目前已经报国务院批准,一旦国务院以办法形式通过,就将全面实施。据传闻,此项规划中的核心政策,每年将减少国家税收并增加财政支出合计数百亿人民币,对汽车产业扶持力度之大,“令人吃惊”。
这样的消息并不出乎意料。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眼下摆脱困境的最有效措施莫过于拉动内需,之前国内的支柱是房地产业。而眼下的楼市低迷,虽经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救市措施,但房地产业的痼疾积重难返,远非瞬间能摆脱困境,诸多分析人士预测待其回暖至少要一至两年时间。自然,眼下拉动内需这个重任,就落在汽车头上。汽车行业覆盖很长的产业链,关系到钢铁、冶金、有色金属、橡胶、玻璃、电子、塑料、石油化工等许多产业。一项统计表明,汽车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加在一起,每年的产值达到四万亿人民币。相关的就业人员以千万人计。显然,发挥汽车产业拉动内需的功能,这应当是政府救车市的最根本出发点。
从已获得的一些蛛丝马迹判断,政府的支持无非就是两招:减税,或者增加财政支出。减税,就是减免汽车生产环节的消费税,消费环节的购置税。增加财政支出,则很可能集中在企业的技术改造、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等。从之前的各路消息判断,政府率先减免购置税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很可能从事关最广大消费者的小排量车入手进行减免。
这无疑对广大准备购车的老百姓以及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受到抑制的小排量车,有望借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
但是,除此之外,有几个可能发生的现象值得警惕:其一,购置税一旦下调减免,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将会立竿见影,但是,怕就怕不能解决消费者的根本性问题———消费信心。因此,有可能出现车市销售短暂回潮,昙花一现。如何拉动消费信心,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办法在养车费用的减免上。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燃油税政策出台后,加快研究制定过路过桥等系列不合理收费的改制办法,至少,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让消费者心中有数。其二,减税政策出台宜快不宜慢,政策悬而未决,将会百分百形成持币待购潮。但是,一步减免到位似乎又不现实,政府的财政承担不起。不妨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分步骤减免。另外,减税属于刚性措施,税率下去了就不容易再上来,如果税负减免能够设定一个时间期限,政府操作起来将会更加自如。其三,税负减免刺激了市场需求,也帮助一些不具备生存条件、本应在这场经济危机洗礼中彻底淘汰的企业继续能够浑水摸鱼,从而打乱了整个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