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人》杂志记者 韩佳
在新能源领域,为何中外企业技术水平相差不多,而在产品上却有5年的差距?供职通用汽车的韩军认为,中国车企在产品开发上的惯性思维以及跟随政策的行为造成了这种落后。
韩军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目前他在通用的混合动力整合与标定部门做强混车型的检测与调试。
在美国,韩军从事的是最尖端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通用最新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都要经过他的测试。如果回到国内,韩军的特长可能就会无处发挥,虽然国内各个企业也都开始了新能源车的研发,但是技术和理念以及研发的环境都无法和美国相提并论,这也是他最终留在通用的原因之一。
通用仍会最强
在外人眼里,通用这个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巨头眼下的日子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面临破产保护的通用,不得不向政府求援,依靠政府贷款来勉强度日。
但是政府贷款带来的不仅仅是现金,而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对公司发展方向的指引。作为通用的员工,韩军明显感受到了公司的变化,“虽然公司现在面临着裁员、减产,但是在新技术方面实际上是加快了。”他告诉《汽车人》,通用现在开发的车型都是着眼于5年后的最高标准的,目的就是要能在几年以后抢占市场,这也是政府能够给通用巨额贷款的前提条件。“即使通用自己不愿做,政府也会逼着它做。”
通用现在做的主要是强混合动力的技术,世界上也仅有丰田和通用才有这样的技术。但是,通用最终的目标也是电动车,强混合动力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方案。
在通用,任何新能源的技术都是放在最好的平台上来做,用最稳定的车型来把混合动力系统加进去,这样会减少故障的发生率,因为在美国有非常严格的安全标准,如果故障率达到千分之二,就要被召回,所以外国公司在开发一款新产品,做车辆测试的时候非常慎重,有时要经过上百次的试验。
韩军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开着几辆新出的凯迪拉克去做碰撞试验,撞得韩军挺心疼的,因为实验室的车要比量产车贵20多万,但是没办法,有时候必须要通过实际检测的数据才能定下标准。
“做车是要经过不断试验的,只有这样你才知道把车调到什么程度是最好的。”韩军说。在国内你无法想像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还会花这么大的代价去开发新的车型。
“我敢断定,假如通用缓过这口气来,5年之后,它仍然会是世界最强的。如果不抓紧时间,那时候,中国车企再想追赶就更难了。”韩军这样告诉《汽车人》。
国内差距在于产品开发
虽然人在美国,但是韩军也时常关注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
最近看到国家对于新能源车补贴的政策出台,而且主要是针对公共交通车进行推广,对此,他十分赞同。
“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如果所有的公交车都能变成电动车,效果应该会很好。”他分析说,通用在做公共交通车的时候主要是一种回报社会的项目,所以不会把最尖端的技术投入进去,而中国是政府在推动,所以效果会好很多。
“其实,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和美国相差的并不多,因为新能源的技术不过那么几种,控制的方法,书上也都有,但是一到实际应用到产品上,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在韩军的眼里,中国和国外新能源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上。
在和一些国内车企打交道的时候,韩军发现国内一些整车企业在购买零部件的时候,往往不是按照产品规划主动提要求,而是看对方能提供什么样的部件,最后选择一款成本低的。在他看来,这就是产品开发缺少规划。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大家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为了抢时间,就省略了开发的过程,到别人那去买技术,最后回来集成,结果别人慢慢做强做大了,自己的研发能力却被忽略了。”这样功利的研发环境,也使得一些海外工程师回国后失去了用武之地。
韩军认为,研究力量的分散,也是制约国内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国家投入几百亿元来做‘863’计划的电动车项目,结果资金都被瓜分了,没能集中做起来。”正如他所说,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在做混合动力车的项目,但是开发出来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正是科研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区别。
在国内,企业的产品开发思维一般习惯是跟着政策走,等国家制定标准后,才根据要求开发相应的产品,甚至使用一些技俩来蒙混过关,而不是去着眼未来,开发下一代的产品。在国外,情况却刚好相反,产品开发始终领先于市场,而不是跟着市场走,这也正是国际汽车企业为何能始终保持领先的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汽车人》杂志 电话010-63045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