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汽车-搜狐网站
汽车频道 > 专题 > 媒体专区之汽车与安全

安全成就希望 保障安全驾驶是根本因素

  随着近几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新成长起来的驾驶员朋友的安全驾驶意识如何?广大车主的消费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当“3.15”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来之际,我们带着读者们关注的一些问题做了随机采访。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广大车友的安全意识均有普遍提高,同时,也有一部分车友提出了我国汽车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虽然在不断进步,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的现实问题。

  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

  ——保障安全驾驶最重要、最根本因素

  汽车是由人来驾驶的,驾乘人员与行人的安全主要掌握在驾驶员手中。驾驶员的素质(安全意识、守法意识、礼仪等)和驾驶技术的高低,以及汽车安全性能的优劣等因素都决定着行车安危,其中,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有些接受采访的驾驶员就举出了中国和美国的差距,2008年我国销售机动车938.05万辆,全美同期新车销售量约为1324.4万辆;但是中国已经连续十余年保持了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世界第一的“纪录”,2008年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73484人,而2008年1月到10月,美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为31110人,差距为何如此之大?美国是通过哪些措施降低了交通事故死亡率呢?

  遵守交通法规对于驾驶员而言是行为准则的根本,根据美国交通法规定,对一年内违反法规三次的驾驶员,将吊销驾驶执照,重罚交通违章人员,移交法院处理。

  针对最易产生交通隐患的违章驾驶行为予以重点整治。科学调查显示,醉酒驾车最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美国针对醉酒驾车者进行的重罚,不仅采取经济上的处罚措施,更是被纳入了刑事法律的处罚条款。因醉酒驾驶而导致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的案件已不属于一般的民事法庭受理的范围,而是交由刑事法庭审理。

  近几年,汽车安全带受到了美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之下,正确使用安全带能够提高驾乘人员生存的几率,正因如此,美国不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安全带的重要性,更是将安全带收录进了法律条款中,这就意味着法律规定上车后必须要系安全带,否则被警察查出就视为犯法。

  超速驾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祸因。美国很早就开始装置激光探测头测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甚至还启用飞机探测超速驾车的航空拍摄。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相隔几英里就会有限速标志,使驾驶员时时注意驾驶速度。而且驾驶员也都养成习惯,在任何一条公路上驾车都要先了解限速。

  总之,如果不从法律上严格约束并规范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意识和行为,也不注重从娃娃开始培养广大群众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宣传工作,让人们树立守法意识,那么随着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随之增加的预测将不仅仅是业内人士的危言耸听。

  目前,随着国际汽车市场的萎靡不振,我国汽车市场增速虽出现了明显下滑,但与欧美汽车市场相比,增长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流。为了拉动我国经济,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已经提振了车市信心。其中,4万亿拉动内需方案,将直接刺激商用车市场;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舒缓了汽车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同样将惠及汽车企业。

  有观点认为,目前救车市最有效的手段,是减免汽车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也有人认为,政府应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直接补贴。然而,实际上,在国家拿出4万亿真金白银加大投资,并启动增值税改革之后,再指望从国库中每年拿出数百亿元的车辆购置税,恐怕不太现实。

  其实,当前救车市最现实可行的措施,莫过于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信心。当务之急,必须彻底转变对汽车消费的错误观念。在3万元就能购买一辆轿车、普通老百姓开始圆自己轿车梦的今天,汽车早已不是奢侈品。当车与路、车与环境产生矛盾的时候,有关部门不应对汽车行业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作用视而不见,更不该把收取高额牌照费、限制车辆上路,作为解决矛盾的首选措施。值得高兴的是,北京市日前正式表示,不会限制居民购买机动车,也不会限发机动车车牌,而是通过大力发展地铁、提高公交便利性与舒适性,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不仅对北京车市长远利好,也给其它城市带了个好头。

  改善汽车消费环境,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目前服务领域内的弊端主要是法律法规不配套所致,仅能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对汽车类产品消费进行判定,而许多问题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无法解决的。如果汽车“三包”规定能够顺利出台,汽车召回制度能得到厂家的主动执行,国内有关汽车消费的相关法律能够完整建立起来,弊端将迎刃而解。

  2、国家应建立方便可行的汽车权益检测机构,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在协调纠纷、法律诉讼有证据,解决投诉难的问题。

  3、厂商和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不畅也导致了部分的质量投诉,虽然这些投诉不属于质量问题,但也说明在销售过程中经销商和厂商的服务不到家。

  我们期待着更多类似措施出台,在彻底改善我国汽车消费环境的同时,促进车市平稳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田轲)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