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沃尔沃、奔驰在华所遇的尴尬证明,至少在现阶段,国产化并非豪华车品牌扩张的灵丹妙药。
3月12日,国产沃尔沃S80L上市。图为2008年广州车展上,沃尔沃中国首席执行官柯力世表示,S80L是为中国车主量身定做的车型,只在中国销售。
3月12日,沃尔沃S80L上市。在此之前,国产化的奥迪A6L、宝马5系、奔驰E系已先后完成市场布局。对年销量徘徊于1万辆的沃尔沃而言,国产S80L加入了一场对手已经布好防线的战争。
在福特的一再坚持下,沃尔沃S80L还是国产了,并部分共线于福特新蒙迪欧和S-MAX——福特终于实现了将其在华主力产品共线于长安福特的目的。当重庆媒体自豪地宣称“重庆告别了没有豪华车的历史”时,人们似乎忘了凯迪拉克强行国产化遭遇失败,最终被边缘化这件事。
更何况,并未国产化的雷克萨斯已从斜剌里杀出,自如地卖着进口车,向豪华车销量三甲挺进。雷克萨斯的入门级进口商务车ES350依靠合理定价、优质售后服务和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在2008年实现了约25000辆的销量。与此相比,国产化的入门级豪华车沃尔沃S40去年5666辆的上牌量显得微不足道。
2005年3月,上海通用推出首款国产凯迪拉克,但一个月后国家颁布相关法规对豪华车国产化率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导致小众的凯迪拉克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遂于2006年停止了国产化,转而继续销售进口车型。
凯迪拉克暂时退败,沃尔沃已经没有退路,但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还有选择的机会。站在是否国产化的十字路口,豪华车品牌试图进行一场新的反思:国产化成就了奥迪的成功,但是否对后来者都能适用?
37岁的张先生在一家软件公司担任副总,最近他刚把那辆驾驶了2年的奥迪A4卖到了旧车交易市场:“A4已经跟不上我的脚步了。”张先生说。然而当他面对市场上如此众多的豪华车时还是挑花了眼,更为头疼的是,他不知道该买一辆国产车还是进口车。
几经比对,张先生还是选择了一辆进口豪华车——雷克萨斯ES350,他的理由是“进口车显档次,价钱也比A6L贵不了多少”。更为重要的是,雷克萨斯的另一杀手锏——服务,提供4年或10万公里的免费质保及免费保养。
张先生的抉择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豪华车市场中已经投放国产的德系三强的垄断地位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坚若磐石。国产沃尔沃、奔驰在华所遇的尴尬证明,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并非提高销量的唯一途径。
去年,全部依靠进口的雷克萨斯凭借31000辆的销量仅比排名第三的奔驰38700少了不到8000辆,涨幅超过30%。同时,尽管讴歌和英菲尼迪两大日系高端车型尚未能成为市场主流,但发展速度仍不可小觑,其中讴歌实现了销量翻番。两家豪门也正逐步导入产品线,讴歌的MDX、TL 、RL系,英菲尼迪的EX、FX、G、M系,证明这两个品牌在中国市场扩张的野心。
而国产豪华车方面,凭借与中国政府的良好合作,早在1999年奥迪就已经实现国产化,这一动作足足比后来者宝马早了4年。提早抢占公务车市场的奥迪继续领航高端车市场不足为奇,如今奥迪在中国更是如日中天,品牌的塑造已经深入人心,也保证了其稳定的销量,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为119598辆。
但是,车市只有一个神话。
相比奥迪,同为德系兄弟的宝马和奔驰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虽然两者的销量急速成长,但也并非高枕无忧,从3系、5系的相继投产能够看出宝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宝马在2008年销量同比增长了28%,达到65822余辆,但与奥迪相比相差近一半的事实,也让在国际上压倒奥迪却在中国市场败北的宝马蒙羞。而奔驰一方尽管C级推出了一系列亲民政策,但从国产C级的产能限制、国产E级提前停产可以看出,奔驰也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快意。从数据来看,在奔驰的销量中70%为进口车,国产车始终卖不过非国产车型成为奔驰的尴尬。
相比奔驰、宝马国产化后碰到的难题,雷克萨斯、讴歌的国产计划显得更为谨慎。
当外界纷纷呼吁雷克萨斯国产时,雷克萨斯方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国产的时间,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曾林堂的话给了外界无限的遐想空间,从起初的3万辆即国产到现在的5万辆再考虑国产。
汽车评论员钟师对本报表示,雷克萨斯在当下销售形势飘红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放弃巨额利润导入国产。此外,他认为一旦导入国产,如今雷克萨斯提供的4年或10万公里的保修能否保证也是一个问题。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奔驰、宝马、奥迪直到现在依然被视为纯粹的高端品牌,这三个品牌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然而,如丰田(高端品牌雷克萨斯)、本田(高端品牌讴歌)、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被市场认知的往往是中低端车型。如丰田的凯美瑞、卡罗拉、威驰,本田的雅阁、飞度,日产的骐达、颐达等。既然车型已经如此亲民,价格也覆盖到了A、B级车型,这些车企的高端品牌在目前也就没有必要投放国产降低价格,一旦价格下降往往会弱化品牌的高端形象,反而会对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出现如奔驰那种国产卖不过进口的尴尬。
事实上,本田方面对于国产问题也保持着同样的态度,甚至可以说,同为日企的本田显得更为谨慎。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讴歌还在市场适应期,今年的销售目标为4000辆,只有当单一车型的销量至少达到5万辆以上才会考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