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第二个话题是汽车下乡,因为目前的振兴规划里面只有两个政策是非常成熟的,一个就是减免购置税,第二个是汽车下乡,大家觉得汽车下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第二个市场,会引发怎样的渠道变革?这是一些政策的要点,汽车下乡的政策要点让换购轻型火车,补贴2-3千元,最高补贴5千,有很多汽车厂家的模式,汽车下乡对社会有多大的促进发展,会引发怎样的渠道变革?
汽车下乡只是权宜之计?
何醒言:现在国家出台了汽车下乡的细则规定,规定你必须要完成承诺这些规定,缴纳了50万块钱的保证金之后,你才可以享受补贴,如果你符合它的要求,50万是返还的。
第二个我觉得不会引发多大的变革。这种政策一出来,相关的烧钱的配套政策就来了,第二的本身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就有问题,主要补贴是微型的商用车。但是我们知道,本身这个政策,刚才李刚所说的,鼓励消费,不是鼓励生产的,现在在二三线特别是农村市场是消费需求,如果不鼓励乘用车进行消费的话,只鼓励商用车,这个是不会起到实际作用的,而且现在从这两天的新闻来看,汽车下乡政策在落实到二三线市场已经严重错位了,实际上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的实惠政策还没有,政府的出发点问题错,但是政策在执行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错误。
卫金桥:汽车下乡对车市没有作用,怎么可能呢?今年150万肯定没问题,比如说一台车折算下来,五菱有一款车大概是29800的车,所有的东西算下来可以便宜4、5千块钱,这个作用体现在哪里?最主要是数量的提升,今年这个政策对微型面包车的促进很大。当然我承认会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是从我党的政策来讲,一般是先出现问题,然后再慢慢治理。
饶达:汽车下乡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真正运作还没有开始。这是一个。因为我们参与了汽车下乡课题,像合同都没有签,最后签合同的企业,事先买了给你补贴,但是说半个月到帐,那是真正启动以后半个月到帐,3月1号买的车,到现在就应该到帐了吧,它不会到帐的,为什么呢?具体哪个厂家生产的汽车给补贴都没定下来呢。所以这就是救市的应急措施,不是规划,有些人转移话题,为什么3月1号到12号,为什么购置税减半从1月1号到年底,也是我们乘联会议提的倡议,是救市,不是说振兴,我们11月12号写了东西,发给新华社内参,所以领导一看,短期政策可以制造两波行情,长期政策只制造一波行情,高峰过去就平缓了,何苦不制造两波行情了,这是应急措施。所以“规划”的叫法本身就不对,现在只有两个行业通过了,而且真正汽车行业政策到年底才能够研究完成,实施是明年,三分之一时间过去了,搞不好是十个振兴规划到年底或者是3季度都搞不完,所以实质上叫救市,我们不要咬文嚼字,就是救市,又不能够完全是救市,完了又有其他的内容,好看一点,由于搞太仓促,问题很多,大家不要咬文嚼字,我们就把它理解成救市就可以了。
张久:我赞成这个观点,中国已经习惯搞运动,这又是一个上山下乡的运动,不是知青了,变成了汽车,矫枉过正,纯粹是救市的权宜之计,至于结果如何,时间会验证。还有前面汪云青讲到的话,我也很赞同。低价不等于低档,低排量也不等于硬要鼓励这个车都去做低排量,低排量首先要质量,质量上不去,低排量会祸国殃民,这种低排量对社会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郭登礼:我觉得根本不祸国殃民,这是一个发展方向的问题,如果汽车配套措施完善的时候,这个非常简单。
张久:我还是赞同这个政策是权宜之计,是救市的一个体现,就是这么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从长远观点,运动型的口号不宜过多提出来,其实汽车下乡这个事情,从吉利生产豪情的时候,就开始向乡下了,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对吉利车根本不青睐,把这些小排量和低档车,往小城镇做,为什么呢?这种车到城镇把奔奔车全部换掉,还有QQ出来的时候,南京的市郊、大学城附近,把三轮车全部换掉了,这实际上老早在做“上山下乡”的事情,下面怎么规范,钱谁来补,什么时间能补到位,要做到持续、永恒的发展趋势,应该主张是小排量、高质量,汽车下乡不是一时的运动,而是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但是这个趋势要健全规章制度、细节,谁来操作,操作的过程中要有规章制度,现在我们做什么事情,往往是一窝蜂,提出了一个事情以后,全是粗线条的提出来了,执行的时候毛病百出,这都不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做法,只是救市的一个过程、口号,或者是阶段性的。
饶达:汽车下乡是第二波对农用车的挑战。第一波就是把农用车划到统计里面,按汽车规范管理。第二个就是汽车下乡,要替代的是农用车,解决的是节能减排,不光是对汽车市场的鼓励,这个问题请大家特别关注。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