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目前形势下油价高企不利经济恢复,期盼油价决策机制能透明公开
本报记者 李莉
网 络 视 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油价后,网上出现了热议,不少网友质疑油价只追高却不追低。而有些网友分析认为现在涨油价的唯一理由是国际油价上涨,但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城市成品油库存高企,涨油价不利经济危机中的企业复苏。
“降价像蜗牛,涨价像火箭”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和去年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长达三个月国内成品油价方才迟滞下降相比,此番涨价无疑引起网友“下跌拖沓上涨迅速”的质疑。
根据网络6万余名网友参与的调查表明,94.9%的网友不认可发改委此次调价理由,97.7%的网友认为中国成品油价格存在“追高不追低”的现象。
“涨价就只要一个晚上!此次油价上调是自今年1月15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以来,根据‘原油成本定价法’实施的首次油价调整。然而,2月17日,国际原油价跌破每桶35美元,国内油价却迟迟未动。”网友“忽忽”这句话引起不少网友的感叹。网友“姜润生”无奈调侃道,降价像蜗牛,涨价像火箭。
网友“自我”爆料道,目前的公私加油站价格不一,他们之间90号、93号、97号汽油每升差价分别达到了0.39、0.51以及0.34元。“这表明价格虽然更低,但照样有钱赚,而且与成品油批发价比起来,原来的价格还有降价空间。”
网友“叶雷”分析道,国内成品油价格目前非涨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去年底,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肖宗伟表示,中海油成品油的主要成本为每桶16.37美元,即使加上财务成本,只要油价在20美元以上都会锁定在盈利区域之内。可见,成品油提价并没有到非提不可的程度。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经济景气期间,确实有利于培养理性的消费者,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没有到非提不可的程度就堂而皇之地提价,弊大于利。
不能选择性“与国际接轨”
油价的涨跌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网友“冲锋队员”呼唤道,如果国内油价真要跟国际接轨,那就真正接轨,要涨都涨、要降都降,不要只升不降,片面地拿油价与国际接轨来做涨价的借口。
网友“乐翻天”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扩大内需保增长已经成为头等重要经济任务,而油价上涨提高企业经营成本,阻碍包括汽车、交通在内消费的扩大,因而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何况当前两大石油巨头都存在巨大的库存压力,所以当前提高油价于人、于国家、于己都没有益处,显然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做法。
网友“童树杰”引用亚洲发展银行的报告说,“油价每涨10美元,亚洲经济增长将降低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石油价格动荡和高升列为世界经济面临的四大基本危险之首,并且特别指出,如果世界各国仍然将石油价格高升看做是暂时现象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长期问题来加以对待,这将具有更大的危险。作为宏观调控的市场‘当家人’,应该一碗水端平,这边民生还在‘呻吟’,那边为石油垄断‘磨刀’,公平在哪里呢?”
油价调整不能选择性“与国际接轨”。要破除油价调整选择性“与国际接轨”与跟跌慢跟涨快现象,最为根本的是要打破当前成品油的垄断经营态势,建立与形成成品油市场的充分竞争局面。网友“幽兰”进一步提出意见。
油价决策机制应透明
“我们不想靠打听小道消息加满最后一箱廉价油”,为什么油价调整始终不能让公众心服口服呢?网友认为原因就在于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不透明、不公开。公众很难对成品油价格调整有准确的预期,而只能被动等待发改委“突然袭击”式的一声令下。
网友“自娱自乐”首先对目前的油价机制开炮,“这个机制是什么?它里面包含了哪些内容?它所依据的数据有哪些?它按照什么样的原理发出涨价或降价的信号?对这些我们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接受结果,或者为了省上一些油钱,大半夜把车开到加油站排长队。”
网友“三叶草”希望油价新机制要更透明一点。在一个生产、销售和定价都没有实现市场化的现实空间下,价格本身的市场化也难以期待。既然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表达了和国际油价“间接接轨”的意愿,我们当然希望在价格政策上能够体现公正,在价格的调整政策上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
网友“毕晓哲”认为有关部门有义务让公众真正搞清油价什么情况下应“涨”、什么情况下应“降”。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燃油税费改革后的“油价调整配套措施”。也就是说,应该制定一套人人都看得清楚、搞得明白的涨价或降价标准方案。
网友“叶祝颐”则认为,成品油价格不能“一涨了之”。由于金融风暴来袭,经济不景气,成品油此时涨价,难免会增加百姓对物价的忧虑。成品油涨价带来的下游产品涨价,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当对成品油涨价作出配套的制度安排,降低成品油涨价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比如,加快收费站撤并步伐,减免车辆通行、日用品经营商家税费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