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花时间精力做渠道建设 风险很大
【主持人】:今天谈论的话题是品牌的话题,也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文化的问题。
【贾新光】:现在来看这个可能性不大,我们一开始就站错了,开始拼命低价出口。日本车去美国市场的时候就是为了长久占领美国市场,当时质量已经很好了。我们最初出口就是为了出口,以为出口的都是好货,后来发现什么都能出口,这就完了,出口也不值钱了,索性就捞钱走量。有的企业把2/3的规划出口,这个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出口一开始定位这么低,再往上走比较难。第一个错误定位太低了。第二个错误,我们对特别是欧洲、美国、日本这样国家的法规研究不透,人家拿出来一测不合格。中华车是最受伤的,撞一次又一次,没有一次能够撞下来的。现在撞车比国家标准高,它撞车不合格不能在欧洲卖,欧洲标准比全世界的标准都高,一般都是50公里来撞,它是用64公里,你能通过50公里通不过64公里,质量经受不住高标准。我们在国外做高端也很难,名声坏了。
【主持人】:有一些企业把自己的海外战略定的很高,有一些企业定到30%—40%这样一个百分比的销售量,怎么评价这样的现象?
【贾新光】:现在在海外需要有战略,我们现在出口只是外国人找我们,我给你卖车,好卖就卖,不好卖就算了。真正做市场还是要自己来做,先从市场调研开始,然后看渠道怎么建设,然后再按照当地的情况来研发产品。现在外国往中国卖的车都是根据中国情况研发,出去就得倒过来,然后再有一个产品策略。应该先做中端,然后再往上做好做。
【主持人】:国外卖车渠道上有哪几种模式?
【贾新光】:现在基本都是代理模式,总代理给你建渠道,给你卖车,包括售后服务都是它管,跟你要多少要什么样的都听他的。有的时候找的代理,比如中华找的代理是一个物流公司,不是销售公司。一汽在墨西哥的代理是一个超市连锁,最后没有店,在超市连锁里面卖,这种东西现在不敢说好坏。没有花时间精力做渠道建设,风险很大。
【主持人】:在海外市场要占30%的销售额,但是实际上还是没有花精力在海外市场上面。
【贾新光】:还有一个策略问题,日本出口先在加利福尼亚州,加利福尼亚在西南角,底特律在东北角,跟海南岛跟北京似的。加利福尼亚是一个大的汽车市场,将近两千万辆车,这样上来量以后墨渍战略,像墨水往外渗透,在底特律车展看不见日本车,但是在底特律看见的时候遍地都是日本车。
【主持人】:这是日本推雷克萨斯时的战略?
【贾新光】:不是,整个进入,另外小型车战略,一开始不直接跟高档车竞争,美国人不在乎小型车,你做就做不赚钱,美国人现在也不相信做小车怎么能赚钱呢,丰田就能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上升,现在它在美国凌志车大的跟美国车一样。低调进入避开正面冲突,逐步扩散,不直接对抗。我们的旗一下子插在底特律,人家紧张了,中国人来了。
【主持人】: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不是采用代理制吗?
【贾新光】:自己建渠道,一定是自己建渠道。
【主持人】:自己去那边建立一个销售公司?
【贾新光】:他们有这样的顾虑,派了几个销售人员去,卖不好销售人员觉得打不起精神来,但是这边不让他撤。还有像本田的例子,本田开始卖摩托车,也是卖不好,后来结果发现店里人骑的是轻便摩托车,美国没有,本来不是给美国做的是自己骑的,后来把这个信息传过去,轻便摩托车上来了,在自行车店里面卖轻便摩托车。美国都是哈雷那种大摩托车,他们看不起,认为日本的摩托车是小孩玩具,但是日本人也不强调,就这么卖,结果卖得很好,又是小摩托打败大摩托,哈雷就纯粹成一个美国人玩的象征。渠道建设是很下工夫的,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你自己在那儿销售才能了解很多信息。
【主持人】:国外没有像中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吗?不会有人管理汽车销售必须是由4S店来销售不能由汽车超市销售?
【贾新光】:双方合同,美国有一个规定,汽车厂不能自己卖车,必须找代理商,经销商的联合会跟政府说,9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想搞电子商务网上卖车,不需要经销商,经销商就害怕了,就去找政府,他们有组织,找政府说我们要失业了,有多少员工有多少家人,美国政府害怕下令通过法律,汽车制造厂不能自己卖车。中国没有,现在中国汽车厂绝对垄断,中国汽车厂也不自己卖车,既然代理制就让经销商卖车,但是对经销商控制很严。欧洲反对厂家对经销商控制过严,你可以要求它卖整车卖配件,但是不能要求再修车,销售和修理分开。我们自己国内走出去的时候要了解它的一切,它的文化、它各方面的需求,他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车,他们怎么卖车,走出去必须得把这些东西了解清楚。
[上一页] [1] [2] [3] |
|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
闲逛到此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想要拥有
品牌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