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劳成疾的宿命
“破产”——对于这家有着80年历史的企业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历史上,克莱斯勒曾经多次濒临破产,却总能化险为夷。
也许有人要问,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克莱斯勒落到如此地步?
一位美国汽车企业高管认为,克莱斯勒的衰落是市场的必然,也是美国汽车业整体衰落的一个缩影。过去三十几年中,日本汽车工业在节油技术上突飞猛进,而美国车几乎原地踏步。克莱斯勒在节油环保上几乎没有任何作为,这不能不说是在逆历史潮流行事,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就不足为奇了。
汽车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克莱斯勒早已积重难返,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克莱斯勒多年来积攒下的问题也会将其拉入破产旋涡。统计数字显示,与宝马、丰田等其他国家的汽车品牌相比,一辆克莱斯勒汽车的“额外成本”高达2000多美元,除公认的“高劳动力成本”外,上个世纪形成的美国本土汽车业过于优厚的福利和退休政策也压得克莱斯勒“呼吸困难”。
最让美国人气愤的是,克莱斯勒至今仍在大排量的JEEP品牌方面乐此不疲。这让美国人对克莱斯勒重新崛起的信心彻底跌到了谷底。
“那帮美国人天天盯着电脑上的股票走势图,每天的股价变化都会牵动他们的神经。这从一个层面能很清楚地显示克莱斯勒的短视。”曾就职于克莱斯勒中国合资公司北京吉普的一位原高管,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讲述克莱斯勒管理层在北京吉普的工作状态时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