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第五届花都汽车论坛的“电动车之争”(图)

2009年06月08日16: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陈国栋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

新华社国内部编委、高级记者李安定
新华社国内部编委、高级记者李安定

  搜狐汽车讯 6月6日,第五届中国(花都)汽车论坛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会上,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和新华社国内部编委、高级记者李安定分别就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做了主旨报告,但这一前一后的两篇演讲却观点迥异:陈清泰在题为《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经济影响》的演讲中断言经济危机将更迫使各国政府加紧新能源车的开发,中国急需加快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而李安定在题为《新能源车只是一场“前哨战”》的演讲中,则直言电动车离我们似乎遥不可及,继续走低油耗道路才是当务之急。

  李安定自称与陈清泰的演讲是“上下篇”,试图淡化两种观点的分歧。但“互动讨论”环节后的媒体提问时,记者还是抓住“电动车”这一话题不放。以下为“媒体提问”环节的相关实录:

  主持人:谢谢几位专家发表关于“国际并购、企业重组”的看法。接下来进入下一个话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是目前国际汽车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方向。刚才清泰主任和安定先生都做了非常有高度的演讲,接下来请张会长发表一下你的高见。

  张小虞:刚才在正式演讲中陈清泰主任和安定从不同的视角上都在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刚开始定的调子是清洁汽车产业化的合作,后来变成了电动车,后来又变成了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作为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的组成部分,全世界汽车工业关心的事情,中国的汽车都要关心,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正在研讨和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关心,而且有的要动脑有写要动手。在战略上可以提跨越、发展,但是在站住上要亦步亦趋。有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今天有很多媒体在,不管什么能源的汽车,首先是一个汽车,要满足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是能源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把汽车做好要承认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刚才主持人都讲了,两手都要硬。

  最近我们非常关心,现在摆在国家面前最最重要的任务是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这是重中之重的主题。我曾经以联合会的名义给科技部写了一个报告,非道路柴油机的节能减排,现在柴油机1/3用在汽车上,2/3用在火车、轮船、工业机械等等,他们是巨大的用户,绝对不能因为以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出现一些困难,每一个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前段时间我去视察天津的工业,具有市场前景的背后,不管是什么能源的汽车,要进入到市场,必须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必须实现产业化的生产,必须做到制造成本、用户使用成本、社会成本三成本低,汽车市场太成熟了,必须有四个路子,要完成安全性、操控性、外形时尚的要求,在这个情况下,我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几个结构调整都不要偏废,市场结构的调整不能偏废,要开拓海外、农村的市场,不要因为海外的需求下来了就不做国内市场。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按照集团化的成面,坚定不移的往前走。这次调整与振兴规划规定的方方面面,从纵向方面,调整什么无?就是把这四个结构调整好了。再加上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没有泡沫的物质基础,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绝对不会动摇。

  主持人:谢谢张会长,战略上要坚定不移、战术上要亦步亦趋。周总,东风公司有新能源汽车开发的实践,也有产业化的战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文杰:从技术领域商来说现在在三纵三横大的格局上都有相应的安排,尤其在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方面希望有一个带时间表的研发计划。在动力电车、驱动电极和控制系统三个领域希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专利,在适宜的时候希望能够掌控一部分这个方向的战略资源。这是我们在技术领域方面的想法。

  在实施方面现在是按照三角形的机制来推进的,新能源事业推进体制是整车研发部门,这是基础部分。下面是已有的各个工厂制造经营单元。之所以提出三角形的体制,是相对于另外一个体制来说的,另外的一个体制就是曾经在有些时候或者有些人有新的想法,新能源汽车是否要有另外一个体制,是独立的体制,和现在传统的动力部分实体的整车生产经营是脱钩的。另外做一个研发,从整车到工业化是另外一个系统。

  前不久明确了还是选择和现有事业改进完善技术进步、技术发展长远的路线三角路线相一致的研发和工业化的体制。大概是这么考虑的。

  主持人:谢谢周总,刚才周总谈到了电工车开发的三纵,纯电力、混合动力、驱动电池,现在好像三横有点问题,三纵还好。

  张小虞:三纵比较热。

  主持人:关键零部件我们还是落后了,还是要努力。对这个问题陈总是否有补充意见?

  陈清泰:他是从战术的角度讲得更多,眼前必须把眼前的事做好。我更多的是从战略上来讲,我的基本关键是像现在在传统技术路线上追赶不能放松,但是必须要做前瞻性准备,这是所必须的。特别是一些大的公司,无论是今天讲的通用奔驰日产丰田等等,对汽车的技术路线都有准备。国内大企业也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某一个市场机会来到,如果你不放松,就可以很快的跟上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说,对电动车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形势发展比较快。

  刚才罗兰·贝格的沈军先生也讲到,大公司的时间表慢慢都出来了,如果奥巴马这样的推进,我认为速度会加快,我们应该抓得更紧,对国内的同志来说,也有很多担心,现在是刮风,太可怕。没有认真的做技术研发,想办法掌握核心技术,就拼命的把形象造出去,这个太可怕了,我认为不应该支撑10×1000这种所谓技术集成,因为自己没有核心技术。

  刚才所讲的你在重复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差别,这个差别是我想再说述的。现在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不是产业规模投入。刚才讲的三纵大家比较关注,三横是核心技术,而很多企业的核心技术没有热起来,就等着引进。凭良心说,现在可以看一看,全世界哪一个过程像中国这样,花了这么多的外汇的钱引进这么多的技术项目,持续了这么多的时间。现在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50%以上,没有了。现在已经到了要自主创新的时候,现在企业相对来说资金比较宽松,技术人才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而且现在大学毕业就业难,另外一个侧面就是我们有足够智力性人才的储备。要加快自主开发,改变原来过度依赖境外技术的被动状况,我认为已经到时候了。

  主持人:谢谢陈主任,安定是否有新的见解?

  李安定:我没有新的见解,我跟陈主任讲的话是上下篇,一个事情的两个面。无论新技术、新能源、传统汽车的优化都需要自主研发、需要创新,这方面国家的投资不能一会儿偏向这个一会儿偏向那个。根据我所掌握的数据,节能减排的费用几乎90%都投到新能源的开发了,对传统发动机改进并没有很大的投入,只占10%,这样自然会造成偏差和偏废。如果在可见的将来,大家开的车还是传统的汽车新能源车世界的开发是不错的,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新能源车占比是很小的,国际是非常冷静的,需要根据国际油价的调整,会推出什么样的产品。但是心里面知道,新能源是主打产品,如果这个基本功都做不好,战略研发的是解决今天市场机遇中,中国要占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问题,新能源车有两件事,一个是技术开发,另外一个更大更难的是社会承受。现在想技术路线和能源结构为期都上早。在三纵主要就是做两件事,一个就是靠燃烧能源,汽油、天然气、生物柴油等等,这些都可以装到今天汽车发展的筐子里。另外一块是电能,电力车实际不应该包括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也是燃油车,不影响到加油站加油,不会跟其他技术产生冲突。电力车里面有两个,一个是纯电动车,一个是氢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在目前技术没有解决之前,现在和汽油机比起来能量的组成,我在报纸上看到是50:1,在国外去调查是100:1,从100:1变成10:1的时候,电动车就有希望,中间的路很长,很多企业并不看好,因为氢在世界上的存量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在纯电动和氢燃料这两方面选择其中一个,另一个就是死。

  与其说现在重视某一方面,应该是齐头并进,在技术上不要压在一个产品上。一个东西长远跟进展要分开,不要长期做一个新能源车。无论是10×1000,还有说乘用车的5%,今天我在这里说,如果三年后中国有50万辆新能源车,今天还没有一辆车正式开发出来,三年之后,如果说要搞大跃进、大炼钢铁出了50万辆车,我敢说这50万辆车大量是废渣。如果我的话说对了,你必要把我请来。如果说的话说错了,请你们把我请来,我在这里当场跟大家道歉。(完)

(责任编辑:陈国栋)
[我来说两句]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新车速递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