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资自主品牌所属厂商新建工厂及预期最大收益
揭秘合资自主背后利益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随着合资自主品牌不断增多,有一些合资企业在研发合资自主品牌时常常与新建工厂的审批进程扯上了关系。而且依照2011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汽车合资企业要扩大产能异地建厂,就必须要有新能源项目和合资自主品牌。这是绝对硬性的要求。由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东风本田之外,此前早一批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的广汽本田、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包括新近发布合资自主规划的东风悦达起亚都已经有最新工厂投入建设,以期未来进一步扩张产能。而据传一汽大众也已经在长沙和呼和浩特有着建厂规划,只是还未对外正式公布。
名义上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实际上是为了异地建厂扩大产能,这恐怕是大多厂商为了迎合政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换句话说,众多厂商频繁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上市车型至今却只有4-5款,这或许也就表明了他们“暗度陈仓”的真实目的。不妨来算一笔账,根据各大厂商最新工厂的最大产能*其热销车型的平均价格,我们就可以得出其新工厂可以预期的最大收益(见上图),广汽本田486亿、东风悦达起亚483亿、东风日产424亿、上汽通用五菱213亿、上海大众84亿,如此巨额利益足以驱使他们打出合资自主的概念,从而完成自身未来产能的布局。而且别忘了,现在的大趋势是所有国际汽车厂商在品牌方面都在做减法,却反而在中国做加法,其反潮流的做法的确令人深思。
众所周知,一个汽车品牌的成功需要数百亿人民币的投入,需要数十年市场的孕育,众多厂商短时间内集中发布品牌战略的现象实属罕见。与此同时,从一开始玩"克隆",到现如今卖"概念",合资自主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混血儿"模式也始终"不伦不类",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合资自主品牌中占据主导位置的跨国公司并不认可这一模式,因为他们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品牌来占领中国市场,且拒绝外溢自己的核心技术,"以技术换市场"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但无奈,中国相应主管部门的政策却只能"逼迫"他们在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的情况下才能扩张产能,从而满足自己未来的最大收益。
[上一页] [1] [2] [3]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