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包政策核心无改变
虽然部分退、换车范围缩小,但此次“三包”政策对汽车厂家依旧是不小的考验。“三包”政策中除了核心零部件的强制规定,其他问题并无明确规定,于是如何向消费者说明“三包”的范围成了厂家的“烫手山芋”:一旦规定不属于三包的部件过于明确及苛刻,消费者可能慎重考虑或者直接转投其他厂家,而一旦规定的很模糊,后期很可能会遇到不少消费纠纷。
“此次法规虽说提升了汽车厂家的自由度,但也给厂家戴了紧箍咒,在执行政策需要仔细斟酌和考量。”一位自主企业售后负责人如此表示。
不过,虽然此次“三包”规定使得消费者涉及退、换车的自主权有所缩小,但汽车三包的真正核心并没有改变,比如绝大多数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强制性地规定了同一种问题修理的时间,如不超过35天以及修理次数不能超过5次,否则消费者可以提出换车要求,这也使得汽车厂家或经销商也不敢随便拖延或者敷衍了事。这样不仅符合消费者实际维修情况,也符合当下汽车消费环境,或许这才是汽车“三包”的核心价值所在。
因此,此次汽车“三包”配套文件给了汽车厂家更多自由度,其实既出了难题,也存在机遇。如果厂家对消费者有足够的诚意,其产品质量可靠,自然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汽车三包仍有很长路要走
虽说此次缩水对三包核心价值影响不大,但还有出现了诸多需要政策制定者、汽车厂家、经销商乃至消费者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而酝酿十多载终于出台的汽车“三包”法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对提升汽车行业的决心。
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汽车“三包”开始实施,与售后服务相关的“闹剧”仍难以彻底消除。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究竟谁说了算?消费者的车子出现了问题,不信任厂家的检测。虽然目前的汽车三包政策明确了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在维权过程中的必要性,但诸如消协这些机构大多不都具备汽车质量鉴定技术。而专业的汽车质量鉴定机构不仅数量少,鉴定费用高,延续时间长,一旦维权失败,车主极有可能自己承担较高的费用,这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也说明汽车“三包”政策完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虽然目前国内的三包还无法做到美国“柠檬法”那么严格,但专家认为这部法规的出发点是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约束生产企业、经销商的销售及售后行为,也在迫使汽车厂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将汽车工业引向了健康的竞争和发展轨道。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