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鼓励车企“西进”为何单单缺了自主汽车?

2013年06月27日09:49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凌然

  随着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这就说明,西部发展战略已经进一步进入到落实的阶段。这样的政策,是在前两年推出的不再鼓励整车制造以后,有明确的表示了,外资企业可以在西部发展中新建汽车制造体系。这无疑是为发展西部经济、拓展中西部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契机。然而,人们也发现,在鼓励汽车企业西进的同时,唯独少了自主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被误读为这是不公平的做法。考虑到,发展西部需要在制造技术上的高点起步以及系统化技术对西部市场的重要性,至少现在选择发展稳定的合资企业西进,显然是合理的举措。

  针对推动西部的汽车工业发展,很显然是与国内现有格局规划以及现实市场表现来考虑的。由于合资车企相应的布局合理以及制造的配套设施完善,如果能够鼓励其向西部发展,就很容易能够使新制造尽快的落实到位。而对于自主汽车来说,尽管这些年制造转型的进步显而易见,但就是由于核心技术以及配套体系,仍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自然就会在整体西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但当起首选的排头兵。这就表明,政策鼓励汽车西进,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西部汽车的发展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况且,自主汽车到目前的发展技术参差不齐,所以,在发展西部的问题上,在从表面上寻求所谓的平等,确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鼓励合资车“西进”的现实意义在哪

  从公布发展西部汽车工业鼓励政策以来,的确出现了很多焦点问题。其中,像两年前已经指定的不允许在西部在建设整车厂以及只明确鼓励合资车企向西部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均受到了不同声音的质疑。因为,发展西部经济,汽车的作用力巨大。在这其中,怎样避免落后产能的转移以及如何让西部发展跟上国内整体节拍,这都是需要从制造、整体技术、配套设施以及服务等综合方面考量的,由于合资企业的市场稳定性以及制造成熟度等原因,所以作为首选明确其鼓励的车企,显然是需要尽快见到成效的一种考虑。

  其实,从鼓励的层面可以看出,作为多重制造模式的国内汽车企业,之所以先期圈定为合资制造,是因为合资现在已经形成雷打不动的主流制造。尤其是在研发、零部件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其企业的西进,其实就是为了制造模式的平移。这样,既可以尽快的见到成效、同时又能够不需要重新建设,这才是当下最需要的制造西进效应。毕竟,面向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任何重打鼓令开张的做法以及低端技术的转移,都只能对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先让合资企业做汽车制造的排头兵,显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杜绝落后技术的转移不仅仅是为了西部

  对于这一次鼓励合资车企西进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自主汽车并未纳入鼓励的范畴。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对自主汽车并不公平,但如果要从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制造的整体性方面来讲,自主汽车尽管进步不小,但仍然与合资制造有着不小的距离。从这层面上就可以说明,杜绝落后技术的西进,不仅仅是为了西部更快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内汽车整体的技术进步,这恐怕才是鼓励汽车西进的真正初衷。

  在杜绝落后技术向西部转移的问题上,早就在业就有这样与那样的担心。而现在,从政策的推出开始,就已经决定新兴的制造将从高点起步,这不仅会让西部的汽车制造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还可以真正的杜绝落后技术的渗入,这显然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重要的利好。特别是,高端技术如果顺利的西进,很可能会在培养西部产业技术工人以及提升西部汽车消费市场两方面,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仅这一点而言,足以说明向西部转移领先技术,对中西部汽车市场是具有长远意义和作用的。

  平心而论,对于中西部的开发与扶植,早就应该是需要投入的问题。尤其是,在东部发达地区汽车已经几近饱和的情况下,这样的鼓励就更显示出它的时效性与重要性。而对于自主汽车来说,西部毕竟是未来的发展契机,当务之急,不是去争一个西进的份额、而是需要从基础技术、制造体系的完善入手,并不断地练好内功,只有这样,向西发展才是自主车不遥远的目标!

  (本文系供搜狐汽车独家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杜纪栋)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