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南辰总体给我们来说了一下这些数字,数字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北京市正规停车位两者之间一个巨大的差异,就说明了我们停车有多难,也说明了有很多车他们到底停在哪了?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刚才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这里面至少包含了第一停车位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第二我们的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纰漏。我们来看一下第一时间大家的观点。
7320:我们家是一个老小区,自从北京蓬勃的开始买车之后,刚开始大家都是抢车位,到后来有第一个邻居开始安了地锁,于是大家都统统买了地锁。说现在我们家这个小区就是自己看自己的车位,自己锁自己的地,也没人管。
米兰明月:我住在展览路,路边我家一个楼没有停车位,每天只能是寻寻觅觅。原来是在楼下自己找地,后来呢,和看车的商量了一下,稍微远的一个地,一个月150块钱,还挺美。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不灵了,这不让停了。我现在每天停车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1497:出国玩,见过立体停车设备,在北京好象没有见过,据说只有高档商场才有一两个,据说一个位置可以停好多车,如果有那样,该多好。
2039:为了停车这个问题我们单位出了一个奇葩,平常把车停在丈母娘家,只周末开,周一和周五,不是挤公交就是挤地铁,说实在因为交不起停车费,和实在是找不到停车位。
白南风:停车位保有量少是停车难重要原因
主持人:大家这些吐槽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怎么就成了这样一个现状。白主任先说说,专门从事城市规划研究的,您怎么看?
白南风:我觉得停车难这个问题实际上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咱们停车位的建设不够。也就是说停车位保有量太少,按国际惯例一辆车应该有一个基本车位,同时应该有配套的15个公共停车位。
主持人:一辆车配15个?
白南风:一个基本停车位,也就是固定的,属于你自己的。再有15个公共停车位,就是所谓的流动停车位这样才够用。按这个国际标准,中国不光是北京,中国很多大中型城市停车位都是严重不足的,据统计缺口应该在50%以上,不光北京特大城市。所以这个暴露出我们规划中没有前瞻性。在规划的时候,对于公共停车场,停车楼的规划是一个不够重视的问题。
另外呢,在建筑规范方面,没有制定出强制性的建筑规范,要求你盖多少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就应该有多少停车位配套。这种强制性规范目前看起来是不够的。比如说我在夏威夷看到,夏威夷是一个旅游城市非常漂亮,但是发现非常奇怪,主要大街周围,写字楼,宾馆,甚至公寓,都有很多停车层,这个停车位悬在高空中,我见过一个宾馆,一层大堂,二层到四层是停车楼。宾馆住宿层第一层实际上是第五层。地下还有两层停车。如果没有强制性的建筑规范,开发商不愿意花冤枉钱。我相信这个五层停车层用不着这么多,就是一个小宾馆。住宾馆的人多数人不开车的,所以他这一定是城市要求有建筑规范,要盖这么多停车场,这方面中国做得也很不够。所以造成停车位严重供给不足。大家如果记忆好的话,还会记得90年代买车必须得有一个停车位证明才能买。
南辰:泊位证。
白南风:安委会说点好听的给你开一个,或者物业给你开一个,完全丧失了它的功能。本来是购买车辆必须有一个基本停车位,这是国外行之有效的国际惯例,中国也模仿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没有停车位下都可以买一辆车。很多事情是相关配套的,包括大家谈到的交通管理,停车位管理精细化的问题,我觉得很多,有很多方面东西应该重视。
主持人:这种规划还有前瞻性一种思维的方法,可能是现在恰恰欠缺的。但是像刚才发来短信的说自己家安地锁的那个,又确实是北京的现状或者是中国的现状。我们汽车时代来得太快了。可能他猝不及防到来之后,我们很多的设施,或者很多的思维,还停留在非汽车时代上。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汽车时代已经来了,迅猛的到了,面对现在很多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其实除了刚才白主任所讲的规划问题是今后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外。放在眼前是不是管理还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来听听杨律师你在这一方面所做的研究。
杨宏卫:路边停车管理办法欠缺
杨宏卫:我在我们小区是业委会的委员,我们小区的停车问题就非常严重,像南辰刚才讲的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有到业委会去投诉的。我们小区应该是1940户,其中900个车位,也就是说差不多是0.5,现在还好即便是这样,我们小区还有可出售的车位,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的业主的车是停在马路边上的。停在马路边上这是我们小区的一个现状,所以跟刚才白主任说的这个是吻合的。比如新加坡,盖楼必须保证每户一个车位,业主买不买车位那是另外一回事,你盖的时候必须得有。但是我们很遗憾没有。
另外一个我们北京市,我读一下,我们北京市关于停车的法律规定,01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注意只是公共停车场,不包括临时占道的,路边的停车场。02年出台了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04年出台了一个《居住小区机动车管理办法》,那么就是说唯一欠缺的就是路边停车的管理办法。我总觉得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去疏而不是去堵。刚才讲的整治黑停车场,整治完了怎么办?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了解了北京到底有多少个可以停车的停车场,不管是黑的也好,临时的也好,公用的也好,拿出来公示,然后去对这些停车场。如果适合停车,确实可以停,我们为什么要清理它,不让它停呢?能不能让它正规化,把它拿出来招标,把它拿出来拍卖。当然后面涉及费用的问题咱们先不谈,这样的话,应该对北京市相关政府的管理人员,能够心中有数,我北京到底有多少个停车场,有多少辆车,然后再去想办法,我怎么样疏导它,让他有车能停。
主持人:杨律师讲的节目一开始说的这条新闻出来以后,很多人担心完了这儿停车场被取缔了,更没地停了。现在已经是就像刚才讲的面临这样一个复杂的现状,那么就应该尽可能的智慧的去解决这个问题。刚才白主任是从规划的角度谈了,杨律师希望能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现在我们法律法规都是有所欠缺的。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僻陋,南辰说一说北京停车难的问题,说了这么多难题之后,最重要希望提出一些建议。
南辰:停车设备需向立体要空间
南辰:我个人有这么几点思考,首先我们一定要向立体要空间。刚才实际上杨律师也提到这个问题,大概世界上现在具备立体停车库最多的可能还是日本,前几年中国达到第二,仅次于日本。但是实际上刚才一个听众提到这个问题,现在的北京很多地方,已经在使用这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胡同里有这个试点,包括301医院地下停车场,魏公村口前医院的地下停车场,已经使用立体停车场。把有限的空间,让它的车位数再多上20%、30%。另外一个一定要把业态梳理清楚,停车在国际性大都市,汽车发达国家都是很大的产业,很大的盘子。像杨律师说的通过地方立法把它规范化,这个产业既促进就业,又能够给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同时呢又方便了开车人方便出行。几方都收益,你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现在关键是我们这个业态没理顺,我们回想一下北京市比较大的有那么一两家做道边停车位的公司。但是实际上你收的这些钱有多少交给地方政府的财政了呢?你这是占道资源。本身我认为实际上应该是地方财政应该拿大头,由这些停车位的经营公司抽取合理的成本,以及它合理的利润。但是现在这本帐一直就是糊涂帐,大家交的这些钱哪去了?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