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所以我们稍候就会和大家继续的展开讨论,因为我们都希望在每天上路的时候,咱们永远一路畅通。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咱们都能够轻松的停车,这是我们人人都希望出现的这样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现状。但是面对目前北京如此停车难的话题,到底应该怎么样解决,不是没有办法。刚才我们嘉宾从城市规划,从管理角度都提到自己一些建议,正在听节目的听众大家继续就停车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直播开始到现在我看到短信和网络上反馈的基本上都是种种的抱怨和种种的难。大家能不能也出出主意,比如我相信那些停车非常难的朋友,您也会您的思考,每天停着车找不到地的时候着急,有没有琢磨琢磨是不是换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出行?或者在你的这些周边的地区,你自己的思考。
星期三会客室正在直播当中,梁洪感谢大家的继续的关注。在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当中和大家一起关注的是停车难的话题,直播间嘉宾来自新华社资深记者南辰,中国城市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白南风,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宏卫。来看看大家的一些说法。
7290:应该大力发展地下,到过世界上很多的一些国家,特别是像日本等等这些国家,完全就是有一个地下的世界。这样的话,不管是坐地铁,逛街都非常的方便。前两天看新闻说北京地下有几十亿空闲空间未加利用,我觉得这就是未来利用发展的一个方向。
0547:现在的车位的划分,价格的收费,以及整个车位的管理,我觉得对于老百姓来讲都是一团粥,不知道是谁定的,不知道谁收的,不知道这个地收这么多钱,那个地收那么多钱到底谁说了算。
9603:前些年北京曾经实现过所谓的米表,没两天吹了吧,不灵,说这些现代的放在北京都够呛,北京还是得人来管。你们说的这些高新科技现在没戏。
4180:停车位的管理不应该交给企业,我觉得这部分恰恰由政府直接管理,建电子装,停车卡,立法强加管理等等,否则的话现在北京很多停车收费都乱。
主持人:回到直播间听听几位嘉宾的观点,刚才大家聊到实际上都是很多人遇到的一些问题。咱们还是先集中在管理这个词儿上,再来往深了说几句,杨律师也是专门做过类似这样的一些研究,刚才很多人说的为什么这儿收这么多钱,那儿收那么多钱,谁说了算不知道,车费谁定的不知道,到底哪能停哪不能停,不知道。还有先进的高科技的东西说在北京没戏。您怎么看?
杨宏卫:需要人工精细化管理
杨宏卫:我觉得北京98年我们设了咪表,应该是我用过一次,在商厦那儿用过一次,后来无疾而终了。我觉得在人口众多,目前就业岗位还不是特别充分的情况下,确实这个太先进的东西不太适合中国。更多的我觉得用人工去管理,既可以解决就业,另外一个可能也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还有一个我还是觉得我们媒体能够进行一个正面的引导,因为轿车进入家庭,我觉得什么时候中国人管汽车、小轿车不叫小轿车,你看我不自觉就叫轿车和小轿车。国外都叫商用车,叫乘用车,什么是轿车?轿子是什么?八抬大轿,是抬着的。人们意识当中我买了车,我是有钱人,我是有身份的人。包括现在公车,为什么有很多单位离得很近,一定要坐公车出行,因为他觉得我是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国家机关的领导一直在查这个超标用车,大家一直在买,觉得好车是一个身份。但是在国外并不是了,像在日本我知道的像丰田公司为数的几个人是有专车的,其他的人全部是公共交通在出行。可能我对日本了解比较多,像日本东京都内,无论公务员也好,还是大企业高管也好,基本上都是公交出行。公共交通出行,日本地铁非常发达了。像刚才有一个短信说他们单位有一个奇葩,平时把车放在丈母娘家,周一到周五是公交上班。我个人认为绝对不是奇葩,我们应该提倡这样的出行理念,我们应该感谢这样的所谓的奇葩。
主持人:我估计被逼的,要找得着停车的地方肯定不这么办。杨律师讲的更高层次的问题,怎么样出行,怎么样目前交通环境当中有一套环保的智慧出行的理念,这是节目当中谈过很多次的。但是聚焦到今天这个话题,对于听众所讲很多的疑难杂症,真的是解决不了吗?白主任也可以从您的研究的观点来谈一谈,包括刚才很多人说的收多少钱不知道,哪能停哪不能停不知道。甚至很多人包括我和南辰,刚才还在聊这个事儿。停车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跟着侃侃,我今儿不要票了,怎么着?少来点,打一折。这种情况下大家每天都在上演,是不是很混乱?
白南风:政府需给停车位产业引导政策
白南风:我觉得这样,刚才一个听众朋友从短信上讲,他觉得停车位这个事儿应该是政府的事儿,不应该是民间的事儿。但是他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应该研究清楚。我觉得政府应该做的事情,除了刚才谈到的规划,职能规划这一方面以外。其他的在发展停车位建设方面,比如停车楼,尤其闹市地区的停车楼,要给一定的产业引导政策。比如说贷款上的优惠,税收上的优惠,来扶持停车产业。停车产业在国外是很挣钱的产业,在中国呢,似乎你除非黑停车场挣钱。总之,政府做的事情,除了规划以外,还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来增加停车位的供给。
第三个要做的事情停车位的划分和管理。因为现在城市很多停车位是占道停车,就在路两侧,甚至是宽自行车道两边划停车位,有的人对此有疑问,占道停车是不是造成车的拥堵,是否得不偿失,其实不是这样的。道路过窄引起拥堵,道路过宽同样引起拥堵,因为变线的人太多了。所以道路适当宽就行,北京很多新的道路是非常宽的,这个宽度已经超出了行车的需要。那么两侧划停车位是应该的,应该有占道停车的。问题是该划车位的地方政府没有划,才出现黑停车。政府的管理和车位划分不到位,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反映两个方面。第一肯定停车位不够才会有所谓黑停车,第二个政府管理不到位才会出现这种黑的收费的停车。这两个原因都跟政府有关,一个你没有做到车位供给比较充足,第二个没有做到对线有车位的划分和有效管理。所以我觉得有些朋友提出的顾虑是正常的,万一取缔这些黑车位,我们是不是更没地停了,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因为你为什么放着这些能够停车的地方,你这么不去管理。那么政府管理并不让你直接管理,还是我那个观点,应该发挥市场的机制。政府应该通过招投标,让有资质,服务到位的停车公司,除了公示以外应该有各种各样透明化,公示。但是每年大笔停车费到底用在哪,收了之后流向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没有公示过,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透明化。
主持人:这也是很多人都在问的一个问题,包括每天都在跟停车管理员斗智斗勇,能砍下来一块钱就一块钱,很多时候可以不给你票了,有的时候这个票是真是假搞不清楚,反而那儿立一个P字不知道真假就停。针对这一部分管理的钱,到底收多少合适?这个钱收了多少到底给了谁了,还有很多不要发票混乱的感觉,南辰和杨律师可以说说,你们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南辰:停车费收取需要科技手段
南辰:应该是,这几年发生好几起逃停车费,中国的国情确实是劳动力便宜,但是咱们加以科学的制约,还是要结合一些科技的手段。我看到北京市想推行停车位下面埋芯片,它会自动计算时间跟手持的pose机可以连起来,这样想讲价钱可能很难了。另外全市合法的道边停车位,统一编像身份证那样的编码,最起码大家一眼能知道这是合法的车位。这样交的钱可能不心疼了。另外刚才有一个听众朋友讲得特别好,现在对地下北京的利用,真是跟其他城市相比,还是远远不足。我别的不说,在北京的缓堵的计划当中,曾经提到建地下的东西二环,实际上它的规划就是要把一些停车场打通,地下的停车场。实际上在金融街已经实现了部分路段的通行。不是说到一个楼钻到地下停车场,然后上到对面再上另一个楼,这种资源浪费很大的。如果把地下交通规划好了,把停车场和一些道路有机的打通,这个绝对是一个更大的疏堵。但是迟迟没有下文。
主持人:而且这是未来。我们今天节目说的是今天,杨律师对这个收费的情况怎么看?
杨宏卫:因为我一直关注停车,也关注收费。上一次我们刚调价后,市内,比如说中心城市第一个小时十块,第二个小时就十五了。刚实行的时候执行得非常严格,我比较喜欢和停车收费员聊几句,私心帮我多照看我的车,这是别的话题。如果要是发现他们砍价、打折的话,不要发票的话,立马他就回家了。我们知道很多人都是外地的,在北京实际上生活得也挺艰难。他为了这一份工作,他执行得非常严格,但是我们今天再看看呢,没有一个路面停车场不可以商量的,没有一个停车员不可以打折的。为什么?他们也说了,因为他们有承包任务。如果他严格执行的话,你就不停了。
但是你到日本,到新加坡,到香港,你在这儿不停,你到旁边地方同样是这个价钱。所以你肯定是要就近停车,但是咱们呢?不是。我在这儿不行,我到那儿咱们守法意识也不是特别强,我到那儿就是冒这个被罚款风险,停上一个小时,有可能就闯过去了。所以侥幸心理,再加上停车管理员的承包任务,他为了能让更多一辆车停在我这儿,他不得不去打折。我就问他,要不要发票,跟你有关系吗?其实要不要发票,跟他们关系并不是很大。要发票的人毕竟少数,大多数人都不要发票。所以他给你发票,有的时候还多给你,两块五,给你三块就走了,没关系的。但是更多的是承包任务太重了,没有办法严格的按照我们规定的收费标准去执行。我们管理者在设定这样的收费标准的同时,是不是我们能够保证这个24小时坚守在停车管理岗位的这些员工收入的前提下,制定这样的标准,他们才能严格的去执行。如果你要让一个24小时都坚守岗位的人忙乎了一个月,他还要赔钱的话,我觉得你的任何政策执行起来都会被打折的。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