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进行中的2014年两会上,汽车行业内的代表基本都已经提出了他们今年的提案。那么,在代表和政府官员的发言中,我们是否能够看到一些新的改革成果的诞生呢?笔者今天来做一个初步梳理。
1.合资股比是否开放
今年2月18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肖春泉在发布会上表示,汽车合资股比将会进一步开放。肖的这一番言论,引起了业界对于合资股比的再次大讨论。不过,在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站出来表态,工信部所管辖范围内,如钢铁、化纤等,会分时段有序放开合资股比,汽车业会往后放一放。
同属于工信部,肖春泉和苗圩的不同表态,看起来态度截然不同,但实际上背后都隐藏着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汽车合资股比开放是一个大趋势,但具体开放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前者是给国有企业提个醒儿同时安慰那些希望股比开放的部分车企,后者则是给国有企业一个暂时的定心丸,缓解一下这些国有企业传递上来的压力。不过话说回来,工信部目前的态度,其实是“说了和没说一样”。
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几年时间内,合资股比开放将依然是一个继续争论的行业话题。对很多国有企业而言,合资依然是成绩、赚钱的渠道,而国企搞自主,也是一个花钱、挣脸的手段。其实,制度不改革,现状就很难改变。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都在装傻而已。
2.黄标车淘汰加速?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期间谈到,今年计划淘汰600万辆黄标车,以缓解当前的雾霾危机。
汽车污染占所有污染多大比例暂且不谈,在汽车污染内部,黄标车的污染可谓是重中之重,这一点笔者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都已经讲到。根据环保部发布《2013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的数据,占汽车保有量7.8%的国I前标准汽车,其排放的四种主要污染物占排放总量的35%以上;而占保有量61.6%的国Ⅲ及以上标准汽车,其排放量还不到排放总量的30%。按环保标志分类,仅占汽车保有量13.4%(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0837.8万辆)的“黄标车”却排放了58.2%的NOx、81.9%的PM、52.5%的CO和56.8%的HC。
所以,下大力气治理黄标车,对于缓解汽车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今年能够淘汰掉600万辆黄标车,那么将占到黄标车的41%以上。如果算上2013年的淘汰数据,到2014年年底,全国黄标车的数量将会低于700万辆,我国有可能会在2015年提前实现原定于2017年淘汰全国黄标车的目标。
不过,淘汰黄标车之后,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解决了汽车污染的重点呢?这一点还值得讨论。笔者认为,必须有两点要做好防范,第一是防范黄标车从高级别城市淘汰到低级别城市,虽称之为淘汰,实则是转移,从整体上讲,它还是在污染着我国的大气;第二,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机制,避免淘汰老的黄标车,又有一批新的黄标车诞生。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国三国四标准的汽车,在实际使用中很多都已经达不到原定标准了。这些汽车实际上就是潜在的黄标车。
3.高速公路延期收费能解决吗?
在两会上,有代表就高速公路收费问题给出了建议,要求问责到腐败的角度去解决全国各种违规超限高速公路收费问题。
谈到高速公路的违规收费,很多民众恐怕都会义愤填膺,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很久了。但是,虽然有代表年年提出这个问题,但实际上我们一直没有解决它。现在将矛头指向了腐败,笔者认为这实际上仍然没有触及到高速公路乱收费问题的核心。难道高速公路的收费,都到了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腰包吗?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
在这一问题中,腐败当然是存在的,但根本的问题是,地方政府需要这些收入来平衡各自的财务状况。地方政府每年的投资和各种支出,利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没有钱那就玩不转。有钱也需要更多的钱去做新的投资。所以,这一问题的根本是在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上,是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思路上,单单问责腐败是解决不了的。别说是打击腐败了,就是部委级别的政府文件,都很难起到效果。
所以,两会上虽然代表的发言代表了民众的心声,但在未来几年内,高速公路的违规收费将依然存在。
4.公车改革是否有实质性进展?
多年来,公务用车的问题始终困扰在我们面前。让受益者自己解决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不过随着矛盾的日趋尖锐,解决公车问题是大势所趋。
不过,虽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已经明确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但这一规定何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恐怕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车改革虽然有可能降低公务用车的数量,但它很可能会变成从公车到补贴之间的转变,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公车方面的财政支出,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从2009年就开始实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安徽省铜陵市,实际效果是每年节约日常经费的30%以上。如果示范城市的效果都只有如此,那么在全国其他地方的效果就更需要写个大大的问号了。
5.低速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是否该支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虽然已经有规定,但低速电动汽车是否应该得到支持,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是否应该得到更多补贴,依然还是今年两会争论的焦点。
对山东这样的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大省而言,当然希望政府能够给低速电动汽车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对传统汽车厂商来说,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进入门槛,从而更好的把握市场,它们则必然反对支持低速电动汽车。
低速电动汽车是否应该支持。我认为这涉及到两大点,第一是环保问题。第二是交通安全问题。
低速电动汽车基本都是采用铅酸电池,而铅酸电池的危害大家都了解,目前国内的铅酸电池回收率相当低,如果低速电动汽车发展起来,这些污染只会更加严重。除非所有低速电动车企能够保证回收报废铅酸电池,否则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弊大于利。
低速电动汽车目前处于无监管状态,只要厂家给个合格证就能卖。消费者挂个新能源车的牌子就能上路。交通无秩序、有问题厂家不保修等等问题,不仅困扰着低速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也让很多正规驾驶员感到很无奈。
很显然,如果这两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支持低速电动汽车就并非明智的行为。
对混合动力汽车来说,目前国家的新能源政策里并没有这一项的支持,只有3000元的节能补贴。对此,笔者支持混合动力汽车。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零减排功能被无限放大,成为大家对于这个产业发展的最高诉求。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在笔者看来,纯电动汽车不是减排,而是将污染前移到了发电端。如果说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要把我国发电的清洁度提高起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这一点非常难。第一是我国80%以上依然是火力发电,第二是我国的煤炭质量普遍不高。
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外接充电,其实际低油耗,就是实实在在的节能减排。相对于传统能源汽车来说,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轻松达到欧五、欧六的排放标准以及国家第三阶段油耗标准。我们为何不能给混合动力汽车一个发展的机会呢?当然,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也不能总是依靠政策,企业也应该想方设法的将价格降到一个更加合理的水平,从而提高购买量,靠规模效应提升业绩。
6.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
这一条不是两会上透漏出的内容,而是在今天举行的《2014汽车消费维权中国行“太阳花奖”发布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副司长刘宏伟提到的,研究调整汽车总经销商和经销商的备案管理方式,参与做好修订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工作。
现在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明显倾向于汽车生产商,不利于汽车经销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在2005年时,经销商群体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用生产商来制约经销商,从而让其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是行之有效的。而到了今天,经销商已经学会了如何服务消费者,但因为汽车生产商的过度控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反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而且,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生产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只会不断压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并日益严重到威胁到后者生存的地步。
当前这一管理办法的修订,实际上是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最终是什么结果目前还很难说。不过从长久来看,生产商应当作出反省。没有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共赢,它们也不会有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结:从今年两会的情况来看,讨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老问题,而这些老大难一直不解决,其根本还是出在各种利益纠葛当中。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利益格局不变革,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难度都不小。以上提到的六个问题中,恐怕只有淘汰黄标车这一项,在2014年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正如文中提到的,黄标车是否都真正被淘汰掉了,未来是否会有新的黄标车不断出现,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