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青
日前,中国车市首份零整比报告的出炉,畸高的数据充分暴露“暴利”二字都不足以形容的汽车后市场现状,称之为车市“最黑铁幕”毫不过分。那么,中国车市最黑一幕还有的破吗?
鉴于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切勿一味批评 多给自主品牌一些掌声》、《平行进口来袭 进口车能否低下昂贵的头颅》、《畸高零整比车主为啥成了车奴?》等中,对于跨国车企在中国车市的暴利行为,均有不同的程度的披露。那么,在本文中,笔者侧重与大家探讨以下,中国车市最黑一幕应该如何破解。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不正常现象,可以说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几十年的发展,逐步累积成为痼疾。如今,欲凭借单方面之力,恐怕已经非常难以破解。但是,并非没有可破解之策。笔者认为,欲还中国车市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方能有所突破。
其一、相关部门必须能够加强政策以及执行等方面的完善与监管。笔者在《畸高零整比 车主为啥成了车奴?》已经提到,但是有不少热心读者私信问笔者相关部门该做些什么,才能给车市不正常现象划上一个终止符。首先,修正和完善与汽车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政策。不得不提到的之前说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除了备受诟病的总经销商制,其“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的规定堪称“售后服务版总经销商制”,在很大程度上为跨国车企攫取售后市场的暴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撑,客观上造成了汽车后市场的“垄断”行为。第二、监管部门要尽到监管的职责。随着入世,中国发布了《反垄断法》及其配套执行政策,监管部门要做到严格抽查,打破潜在的或者隐性垄断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第三、相关部门要做到实时发布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价格等,让消费者对之有基本的了解,从而也对汽车后市场的暴力行为起到间接的压制作用。中国汽车后市场严重到名目张胆的“以次充好”以及各种不透明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等方面的权益,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各种相关数据的缺失。比如,中国车市已经连续数年位居车界冠军的位置,但是时至今日很多人对于零整比还是很陌生乃至没有概念,就是一个明证。第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逐渐引进竞争。让具有资质的汽车配件企业都可以为售后市场供货,通过市场竞争把价格真正降下来。有数据显示,美国、欧洲等国家或者地区均有相关政策,而我国在这块基本属于空白。比如,欧盟立法对汽车售后市场的垄断行为予以打击,推出新规让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不依附于主机厂的独立维修店,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消费者权益。
其二、媒体及舆论环境要发挥切实的舆论引导作用。汽车后市场之所以成为暴利的集中爆发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舆论对这一块的缺乏足够的认知,只能沦落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而这其中,媒体在这块缺乏关注度及足够的报道,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中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相关汽车政策都还不够完善,国人对汽车的认知也还处在初步阶段,尤其是对于汽车后市场,更是所知甚少。那么,在这一块,媒体应当发挥传播和监督的作用,全面客观、真实的向社会传播信息,至少会让不正常的现状在公众视野下无可遁形。
其三、车主、准车主自身应该做好买车前、提车时、买车后等方面的工作。中国车市之所以价格偏高,尤其是豪华车、进口车,其利润甚至高出国际市场平均水平的30%左右,甚至在汽车后市场的造成1273%的超高零整比,固然与国内市场大环境有着分不开的密切关系。但是很多车主买车前兴冲冲,买车后却是败兴而归,不得不说跟自身并没有做好购车准备有着很大的关系。国人必须做到买车前懂得该车真实口碑,包括价位、配置、售后等各个方面,不要一刀切的以品牌或者价位来定车的好坏,其渠道包括社会新闻、专业(综合)汽车媒体以及身边的已经购车的朋友。比如据本次发布的汽车零整比报告,即使买车时价位相同,其后续使用成本也可能是天壤之别。然后提车时,要注意验车,包括购车发票、车辆合格证、三包服务卡、车辆使用说明书、车内车外等核对以及车辆性能测试,千万不要漏掉任何一个步骤,免得后续烦恼。最后,购车以后,除了要办理相关手续,还要不断的对购车型进行多了解,多与车友交流,注意后续的养车及维权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有调查显示,对所购置车型不够了解,兼之维权意识淡薄以及维权知识缺乏,往往是“哑巴吃黄连”的重要原因。
言而总之,中国车市的最黑铁幕被赤裸裸的揭露出来,总比一直压抑在黑暗的角落要好。但是,如果要破解这一车市毒瘤,必须需要相关部门、媒体、消费者乃至车企自律等全方面多管齐下,才能有所成效。
车宇世界 真实的汽车世界
致力于为您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
致力于构建属于汽车人的真实口碑世界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