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产业新闻

国家对汽车业进行反垄断调查 向纵深发展

2014年06月30日11:46
来源:搜狐汽车
第2页 :

  今年5月底,央视《经济半小时》对进口车价格问题作了报道。一辆进口车,国内国外的售价竟然相差三倍之多,同样一辆宝马,国外售价是“马”,缘何来到中国就成了“宝马”?是关税过高?还是代理商谋取暴利?或是汽车厂商蓄意抬高中国区市场价格?很多消费者发出疑问:进口车销售为什么能够享受超国民待遇,本应消费者掌握的话语权如何发生了位移,霸王条款、垄断贸易……这些不公正对待为何接踵而来?

  追根溯源下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成为众矢之的。在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这一《管理办法》赋予进口车商,也就是总代理商绝对的“特权”。

  在配件领域,整车企业也在利用支配地位形成垄断。汽车原厂配件的纵向垄断包括,规定供应商设计的零部件的知识产权归整车厂家,4S店只能从整车厂家进配件,4S店在维修时必须使用原厂配件等屡见不鲜的现象。此外,售后服务的技术垄断包括,不对独立维修企业、消费者公开车辆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公开诊断设备型号及检测参数;不公开维修专用工具种类及生产企业的信息等。市场上买不到原厂配件,又没有维修技术资料,很多用户不敢去修理厂修车,只能去4S店4S店就大幅抬高工时费,进一步侵害消费者利益。

  “整车企业向4S店销售的配件价格最少是进厂价的3倍。”国内某零部件企业一位总裁助理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地方政策黑哨屡禁不止

  许海东还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商务部这次反垄断调查与以前的反垄断调查不同,这次是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组织的,调查的范围涉及烟酒、汽车等很多行业,不是单独针对汽车,调查的对象是地方政策。

  许海东说,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因为地方政策影响公平竞争的事情已经很少了。“十几年前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上海市出台文件,要求神龙富康不能作为出租车使用。湖北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应政策,桑塔纳要成为出租车就要多缴纳一部分税。这种行为影响了公平竞争。现在的这种政策,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方面。”许海东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地方的新能源保护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新能源车的地方补贴,一些地方政府出台地方新能源车目录,不给外地品牌新能源车补贴。有消息透露,工信部正在加速清理各地地方保护政策,“地方目录”将被废止。“现在北京等地区也给外地新能源车补贴,情况已经有了好转。”许海东说。

  另一个明显有违汽车行业公平竞争的地方政策是二手车限迁政策。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截至4月底,全国共有314个城市对迁入机动车设排放限制,其中允许国五以上排放标准迁入的城市13个,国四以上排放标准的城市250个,国三以上排放标准的48个,国二排放标准的仅有3个城市。各地方纷纷设置二手车迁入的环保标准,已经造成我国二手车市场出现“消化不良”。北京等大城市车况良好的在用车无法顺利流通到二手车市场,消费者手中爱车的残值大幅度受损,新车市场中的“换车消费”份额受到影响。“对迁入车辆的排放要求比现行标准还高,严重阻碍了二手车的流通,迫使二手车向距离更远的西部地区转移,使成本大大提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告诉记者。

  沈荣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向国家主管部门递交了取消二手车限迁的建议,建议取消某些地区对二手车上牌采取双重标准的做法。

  以上两点只是地方垄断政策的显性部分,还存在大量的隐性政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地方政府以科研创新资金、税收返还、节能新能源车推广补贴资金等形式,大量补贴本地企业,而且每次补贴的额度少则一两千万,多则上亿元,实际上也是另外一种导致不公平竞争产生的做法。

  从单纯调查价格垄断到调查地方政策垄断,一个较为明确的信号正在向外界传达出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市场的作用要真正发挥出来。

  国内某新能源汽车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调查违规政策容易,但是真正治理起来并不容易。地方保护政策,本身就是要保护当地的产业和企业,合理但不合法。要破除这些政策,就要能够给当地提供一些刺激,否则难度很大。”

(责任编辑:崔丽凡)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