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在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道路上,中国汽车消费者也日臻成熟,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即是市场需求的改变。
如果你关注当今的汽车市场,不难发现无论丰田、本田、宝马这样的世界汽车巨头,还是根植中国的本土企业,都正在推出更为个性化的产品,如丰田基于同一平台在中国两家合资公司投放的卡罗拉及雷凌,东风本田新概念轿车杰德,宝马电动超跑i3和i8,以及纳智捷优6、观致3、哈弗H2这样更强调视觉冲击的自主品牌之作。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研究部处长刘明曾表示,目前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需求已从对性价比的简单追求,转变为希望产品更具高端化和差异化。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整体上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近年来不断攀升,加之以“85后”为主导的新一代消费人群的崛起,中国汽车市场自然风起云涌,改头换面。
消费者的年轻化、个性化就如同一颗炸弹,在中国汽车圈的各个板块均引发了系列“化学反应”。
比如,对车企品牌及产品提出了更新要求。根据调查,目前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而言,品牌价值观是否能引起其共鸣已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让自己的品牌与新的价值观相关联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前车市,几乎没有哪个品牌不是将品牌的年轻化放在嘴边,这其中也包括像林肯、劳斯莱斯、以及德系三强这样的“高冷”派。
比如,汽车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对于贷款买车,几年前消费者接受程度并不高,人人往往想有钱了再去买车。但这种观点如今已经演变为即使有付全款的能力,消费者也不再愿意把钱全部花掉,而是希望留更多现金在手里,做其它财务安排。这种观念的转变使汽车融资有了更广阔的需求和发展空间。不光是一些金融机构瞄准其中红利,更多车企开始布局这一领域,如比亚迪、华晨等。
消费者对于汽车市场的种种新需求,对于车企而言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唯有能够适应者才能继续生存。当然,对于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而言,这都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战事”,但其中压力对各方却并不完全等同。
与欧洲、美国乃至日韩相比,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远不成熟,与他国相差十几年到几十年的差距。因此,如今中国市场所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对于国际品牌而言,很多是其已在其它市场面临和处理过的,但对于与中国市场一道成长的自主品牌而言却不然。“老兵”与“新兵”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自主品牌在这场市场“掠夺”中腹背受敌。加之合资品牌价格不断下探,已深入自主十万元以下的传统主战场,市场需求转型之痛,似乎“理所应当”的更多被加诸于自主之上。
在经历多年“唱衰”之后,自主品牌之痛到如今似乎已深入骨髓。如果将之称作一场大病,那么其中一个重要的症状就是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自去年9月开始,自主乘用车市场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局,连续12个月市场份额呈现下滑态势。更可怕的是,有报告显示,在购买下一辆车时,83%的自主品牌车主计划不再购买当前自主品牌产品,转而选择合资。
如果这样的数据结果真的映射于未来的汽车消费市场,对自主而言无疑是一场“浩劫”,比12连降还要严峻的形势即将铺展开来。曾有业界专家预言,目前市场上的自主品牌在五年内会死掉至少一半。那些不能紧跟市场趋势,满足消费者全新市场需求的,无疑将第一批倒下。
更应注意的是,无论在哪一个市场,需求的变化永无止境。这即是说,对于汽车品牌而言,考验永无止境。能够在这一阶段活下来的,将迎来的是更为猛烈的变革风潮。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