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 行业新闻 > 高端访谈

中国汽车要在山坡上折腰吗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陈映璇

  本期对话嘉宾:

  杨卫华 PPG工业公司 汽车涂料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

  魏威dunville international 董事总经理

  陈映璇《汽车商业评论》采访部主任

  栏目主持:

  陈映璇

  传统汽车业和汽车人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底气不足过。一方面,门外的野蛮人们纷纷闯入,宣称要颠覆传统;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市场正在遭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持续下降。2015年5、6、7月,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3月下降,7月同比又降了7.2%,环比更是降了16%。

  “中国汽车到底每年能做多少辆?”这个一直萦绕在中国汽车圈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被重提,而且此刻的分量又是那样格外的沉甸甸。这不仅关系到这个正在山腰上的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走势,还与这个行业里数以万计的人的生活和命运密切相关。坊间已经不时有大幅裁员的消息在悄悄散布。

  2009年9月4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在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探讨的VIP圆桌会议上提到,到2020年的10年的跨度里,中国汽车新车的消费量会从现在的1200万辆到4000万辆,汽车的保有量从现在的6000多万辆到未来的1.5亿辆。

  去年(2014年)刚刚达到2300万辆,难道要中途就折腰了?猛然想起,数年前,支持4000万辆之说的论据曾经是中国的人口总数、消费者人均收入、购买力,而如今当基础设施、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甚至燃油能源的压力的现实积聚爆发时,致使一线、二线城市都不得不实行汽车限购政策时,三线、四线城镇也已经拥堵不堪时,再大的购买力也无法再兑现成现实的汽车经销商终端的销售数据。

  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主席龚方雄日前也表示“中国汽车年销售量如果不突破4000万辆就远远还没有饱和”,却遭到反驳:中国汽车以千人拥有量为依据和美国比,貌似有些道理,实际上这种煽动的最终目的,是用汽车挤死中国。

  因为如果中国汽车市场达到这个规模,就一定引发交通、能源、环境、外汇、军事等方面无法承受的压力,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不敢就此断言:中国汽车业的下降趋势已成定势。但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期或者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个汽车人都必须思考未来怎么走?因为,过去屡试不爽的那些成功路径或许已经不再适用,新的市场机会又在诱惑着新的投资和躁动。

  你可以认为它是最坏的时代,因为,肯定从此不会再有两位数的增长率了;但其实,或许它又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浮华褪尽之后,一个真正理性的成熟的市场正在新生,这里又暗藏着生机勃勃的发展机会。

  本期《零度对话》,主持人特邀曾经就职于国际著名的零部件巨头公司如德尔福、伟世通、西门子、奥托立夫中国等的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位资深人士,一起和您分享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汽车时代?

  对话实录

  陈映璇:大家好。欢迎本期嘉宾杨卫华先生。欢迎我的搭档,来自全球著名的零部件猎头公司dunville international 董事总经理魏威。欢迎关注《零度对话》第二期。

  魏威:杨总,你看,汽车业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在跌了,8月又跌了7%,(环比则下降16%。)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过去的所谓高手,受到了一些影响,而有些公司却在逆势增长。有人在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有人讲,这是最好的时代。

  陈映璇:是的,今天的话题虽然是中国汽车业最老生常谈的,但是,在这个转折的历史关头,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密切关注的。杨总,现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变化形势,您怎么看呢?

  杨卫华:我觉得,无所谓说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差,你什么时候都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是从哪个角度看。

杨卫华

PPG工业公司汽车涂料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

  比如从汽车企业老总来看,(如果)车卖不出去,奖金发不出来,公司有困难,这就是坏的事情。但是从长远看,应该说这是汽车行业必然要走过的一个进程,(这种持续下降)促进汽车行业往正确的方向走。那也就是个最好的事情。

  大概15年前,中国汽车业开始高速增长,大家都是欢欣鼓舞的时候,很多人就在问,能涨到什么样啊?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汽车到底能涨到什么程度?Upper limit (天花板)究竟在哪儿?

  中国汽车到底能做多少量?

  如果中国汽车销量真的达到4000万,每年要烧那么多油,你不跟美国打一场石油战争都是不可能的。那还了得。

  杨卫华:汽车业的大小聚会、媒体采访都爱问这些问题,有些所谓的专家也喜欢在那儿打忽悠,比如中国的增长率如何如何,按照这个增长率,按照这个购买力,中国的汽车产量可以达到4千万。

  老实说,一般有媒体参加的研讨,大家都说很多的官话,一些纯粹的行业内的round table(圆桌讨论)才能听到一些真话,也还相对比较靠谱些。

  陈映璇:我们今天也是业内的圆桌(round table)。

  杨卫华:我是北京人,90年代初进入汽车行业,一直就职于跨国公司,汽车从业经历很长。2000年以前,汽车业还是高度保护状态中,几乎所有世界500强的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落脚点都是北京。所以,这也就是我为什么20多年前进入了汽车这个行业,因为当时(跨国公司)有很大的一个人才平台需求。2000年之后,国家那个时候有很大的一个动向,英文叫deregulation(政策松绑)。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注册公司,总部移到上海

  中国汽车到底能做多少量?当时,最能炒的就是购买力问题。中国经济这么发展,多少人月收入已经达到多少,年收入(达到)多少,能有多大的购买力,然后完全按照这个购买力来预测(汽车的销量)。

  后来一看,这么预测不对。因为中国发展很不平衡,不是说人均到了某个数值,汽车销量也(正比)上去,因为不平衡,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销量很快就上去了,所以车就卖得很火。而落后地区,车相对不好卖。

  (现在,发达地区也饱和了。)又开始说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等等。因为,如果基础设施,比如停车、道路、环保、燃油供应等不行,可能也会严重影响销量,实际上已经不是购买力能限制的了。

  比如,如果中国汽车销量真的达到4000万,每年要烧那么多油,按照原来的世界石油供应状况,你不跟美国打一场石油战争都是不可能的。那还了得。

  中国汽车市场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在做市场预测时,媒体往往喜欢说,中国的人口是那么多,国土面积跟美国相当等等。但是,如果看国土的可利用面积,远远比不上美国。因为我们有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陈映璇:是的,还有新疆的大沙漠、青海的盐碱地。

  杨卫华:所以,实际上,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基础设施,如果拿中国跟美国比较,的确中国的基础设施(上得)速度很快,修多少路、造多少桥。当时,我们认为按国土面积和基础设施测算,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上限应该和美国相当。

  美国多少保有量呢?大家大概知道,2-3亿。如果这样看的话,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相当高了。现在,三四线城市已经开始堵车,一二线城市限车的已经很多。

  所以,汽车销量不可能是无限增大的,它必须要跟基础设施来配套,当然也许随着将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可能效率会提高,但是,就目前来讲,中国的交通效率非常低,保有量不可能无限地发展超过美国。

  再来看产量,因为我们是做零部件配套的,按理卖多少车不是我最关心的,造多少车才是我关心的。中国的车现在基本上本地生产、本地销售。出口也少,进口也少(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不可能大规模进口,进口车仅局限于小众车型)。所以,目前基本上可以以销定产。我们根据中美汽车保有量及相应的淘汰率来估算中国的汽车产量,大概是每年内销新车2500万到头了。

  来看出口,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中国将来可以大规模出口。首先,这种情况不会在合资品牌上出现。如果从宏观上看的话,那么谁是典型的汽车出口国?日韩德,这几个都是。谁的出口量最大呢?日本,基本上一年国内造一千万辆车出口500万。

魏 威

dunville international董事总经理

  魏威:一半出口。

  杨卫华:从出口角度看,我们的汽车品牌,远远比不上日本。另外,还有理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多摩擦。所以说,无论如何中国的出口量不可能超过日本,因为日本出口500万辆它已经达到它的出口规模上限了。你还记得当年美国跟日本签的那些贸易协议,主要就是打击它的汽车对美出口,最后逼日本人不得不到美国去建厂本地生产。

  即使中国再牛,技术没问题,品牌塑造也没问题,贸易摩擦也没有那么严重,意识形态上,拿北京话讲也可人疼,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才有可能达到日本的出口量。

  那么,中国最多的汽车产能是2500万辆加500万辆,3千万辆。

  陈映璇:去年(2014年)汽车产量是2300万。

  杨卫华:现在出口多少?

  陈映璇:2014年汽车出口量不到100万辆(海关数据)。

  杨卫华:而且百万辆级里面差不多有一半是商务用车。轿车的出口微乎其微,所以,从本地销售来讲,(汽车产销量)已经几乎快到瓶颈了,除非你把出口市场开发起来。

陈映璇 栏目主持

  陈映璇:但是,轿车的出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占大量比例的轿车销量是合资企业,合资企业的框架里面就不允许出口的。

  杨卫华:你说的一点都不错。从大环境上,大品牌的车容易出口,但是大品牌的车都不愿意出口,为什么呢?中国整车企业股权结构决定了,跨国公司不可能用合资车去打自己的独资车。这儿是50对50的产品,我怎么可能拿我50对50的产品跟我百分之百拥有股权的产品去竞争呢?

  所以,国际化品牌,即使装装样子面对产业政策表表态,是可以的。但从内心想从中国生产去出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魏威:是,没有这个动力。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有些大品牌也在泰国、印度等地造车,然后把它出口,这种现象是否可以看作是未来中国汽车业的一种出路呢?

  杨卫华:但那里没有股权问题。如果你让我说汽车业接下来的发展会怎么样,或许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出路吧。但是你看它出口的目标国,几乎都不是它自己主力的市场,都不是home Country.

  魏威:欠发达国家。

  杨卫华:对,都是用些低成本的方式生产的一些niche market 的产品 。所以这条出路也就只能到这一步了。所以,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果再有大佬跟你去忽悠,4千万辆,两位数的增长率还能坚持10年呀,反正我不信。

  杨卫华 简历

  PPG工业公司 汽车涂料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

  伟世通亚太 亚太市场及中国销售总监

  德尔福克电气 总经理

  (欢迎关注“汽车商业评论”官方微信,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auto.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auto.sohu.com/20150901/n420221156.shtml report 10407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陈映璇本期对话嘉宾:杨卫华PPG工业公司汽车涂料事业部大中国区总经理魏威dunvilleinternational董事总经理陈映璇《汽车商业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