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路线,截至到目前仍然没有定论。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未来的走势最为关注。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23万辆,同比增长6倍。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7.92万辆,同比增长4倍。
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64万辆和3.43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8.8%和22.2%,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8.12万辆和17.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12.10万辆和1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9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6.01万辆和5.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8倍。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比重不容忽视。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试点的城市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上海实行全面开放的政策,所有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类型都可以在上海销售。但是,北京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北京市,只有纯电动车才能够进入北京市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录。
对北京市这种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不一致的做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不少人认为,北京市不应该杜绝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北京市的销售。
在许多人看来,由于充电设施网络不完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恰恰是能够弥补这种充电设施网络不完备的缺陷。因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搭载的油箱系统,使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够作为传统的汽油车使用。这恰恰能够弥补目前充电设施网络不健全的缺陷。
因此,北京市杜绝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北京市的举措遭遇到很大的压力。
那么,到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未来如何发展呢?
此前,德国政府曾经表示,在2050年将要禁止传统燃油汽车的销售,而刚刚在法国巴黎达成的巴黎协定,则表示了几乎一致的意见。这也就是说,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不是可以不可以去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去做的问题。
这种对于燃油汽车杜绝的政府承诺,表示说燃油汽车在未来没有发展前景。
换句话说,把燃油系统作为主要一部分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世界各国政策的压力下,不可能持久,只能是过渡产品,纯电动车才是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
政策的压力并不是全部,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已。
从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来看,国家对于充电设施的鼓励政策已经越来越有力度,私人充电设施的安装阻力越来越小。
在一次新能源汽车论坛上,某充电设施的企业在发言的时候明显比去年有了底气。他透露说说,2015年已经在北京市安装了4000个私人充电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是充电设施发展的一个侧面。随着物业小区等各种各样的利益介入充电设施的建设之中,未来充电设施这一障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将会被拆除。
假如充电设施网络得以建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还会依靠那个燃油系统吗?
可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是目前包括充电设施不完备等新能源汽车环境不完善情况下的一种过渡,不可能是一种永久的状态。一旦充电设施网络像加油站一样便捷,又有谁会去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系统呢?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能是一种过渡,而不是终极的新能源汽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