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近14万字是车尚书(微信账号:cheshangshu)独家发布,任何个人和单位未经本平台授权不得转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经授权转发需标明"来源:车尚书 "。
第三章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取得的成就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产销规模、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产销规模迅猛增大。如下图149所示,自主品牌销量从2010年的368.73万辆,到2014年增长到588.91万辆,增长59.71%,略低于狭义乘用车行业增速(63.04%)。除2011年受刺激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导致增长率较低(1.19%)外,其他年份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对比行业增速,除2010年和2012年外,其他年份自主品牌销量增速均低于行业增速。
图149 自主销量走势
在企业层面,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多次跻身狭义乘用车销量前10名。如下图150和图151所示,2010和2011年奇瑞、比亚迪和吉利跻身行业销量前10,2012年奇瑞、吉利和长城跻身行业销量前10,比亚迪被挤出前10。2013年长城汽车跻身行业销量前10,2014年长安汽车跻身行业前10。
图150 2010-2012年狭义乘用车销量TOP10
图151 2013年-2014年狭义乘用车销量TOP10
二是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通过海外技术收购[1]、自主正向研发、逆向开发等手段,自主品牌在整车研发、平台打造、关键动力总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获取了自动变速器技术。东风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符合国家节能惠民要求的自主乘用车发动机A15及A14T。比亚迪通过逆向研发,掌握了双离合变速器、涡轮增压和直喷技术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奇瑞通过自主研发完全掌握了底盘、发动机、变速箱和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四大关键技术。在动力总成领域,2014年11月,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的8AT自动变速器产品获得专家鉴定通过,并成功搭载陆风X5,标志着我国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郭孔辉院士为首的鉴定专家委员会认为,盛瑞8AT科技成果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转入批量生产阶段[2]。涡轮增压发动机方面,吉利、华晨、奇瑞、比亚迪等汽车逐渐掌握了1.3T、1.5T、1.8T甚至2.0T发动机技术,CVT、6速双离合技术也掌握并成功搭载,如比亚迪S7搭载2.0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6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在整车造型方面,自主品牌也有了显著进步,从模仿到自主设计,整车造型更接近合资公司水平,如长安通过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跟踪世界汽车设计的前沿水平,提升造型设计水平,长安逸动、长安CS35、CS75的造型都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三是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以IQS(新车质量调查得分)[3]为例,如下图152所示,2010年来,行业新车IQS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行业平均分从168分下降到104分,下降了64分,改善趋势明显。自主品牌从224分,下降到131分,下降83分,降幅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从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差距来看,从2010年的89分拉近到2014年的36分,差距越来越小。
以品牌为例,2014年广汽传祺、东南、纳智捷、上汽荣威、中华4个品牌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在安全性能方面,根据《汽车周报》整理的数据,以2014年为例,共计40个车型参与C-NCAP评价,自主品牌14个车型的平均得分是54.2分,外资品牌26个车型的平均得分是55.2分,平均仅相差1分,说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汽车安 全设计、制造能力方面正在追赶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