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 行业观察

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被曝光 客车业为何成重灾区?

汽车·大观 阅读(0) 评论()

  一直靠新能源汽车补贴“闷声发财”的行业蛀虫,正在被一一挖出。

  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新能源车骗补调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并曝光了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等5家涉嫌骗取财政补贴的典型企业。

  

  今年1月21日,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启动该项核查。如今将近8个月过去,调查结果终于公之于众。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调查及非正式的名单中,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都成了骗补的重灾区,动辄过亿甚至数十亿的骗补金额,无不令人咋舌。

  无论是相关政策还是新能源汽车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都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5家典型车企骗补10亿

  根据《通报》内容,2016年初,财政部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通报》还曝光骗补的5个典型案例,分别是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吉姆西通过编造虚假材料采购、车辆生产销售等原始凭证和记录,上传虚假合格证,违规办理机动车行驶证的方式,虚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业务,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156万

  至于其他4家车企,则都是采用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即还未销售给消费者就申请补贴的方式,多申报中央财政资金补贴。

  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字,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在2015年分别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5574万、9810万、7560万

  初步合算,也即是在2015年,5家典型案例车企通过各种方式骗取的财政补贴总额,高达101021万

  有意思的是,就在2016年初,多家新能源车企还曾对外辟谣,称不存在“骗补”行为,此次财政部的调查结果,无疑让这些车企被“打脸”。

  “远远不止5家”?

  9月8日,就在财政部曝光5家典型车企的同时,一份名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的文件名单在汽车行业和媒体圈流传。有消息人士称,其源自相关部门的内部统计。

  

  在这份名单中,除了财政部公布的5家企业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业,均榜上有名。

  按照名单披露的信息,涉及骗补的车企包括三种情况,共25家企业。

  第一种是有牌无车的5家企业,分别为少林、万达、五洲龙、吉姆西、苏州金龙

  第二种有车无电,共12家车企:现代吉利福田、申沃、少林、力帆天津比亚迪、安凯、唐山上汽、青年、华普一汽客车;

  第三种标识不符(电池虚标等)共8家车企:江淮日产、恒通、飞驰、中通、宇通、南京金龙吉利

  除了骗补,还有一部分是违规谋补的情况,涉及企业有87家之多,具体为:关联方闲置,共33家车企,共30441辆,涉及补贴为16.96亿;终端用户闲置,共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违规谋补共涉及金额42.826亿

  值得一提的是,9月9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发表了《关于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核查部分媒体报道失实的声明》,宇通客车表示,宇通不存在任何“标实不符”的情况,也从未接到任何处罚通知,请相关媒体及行业人士勿信谣传谣,一切以国家正规渠道公布的官方信息为准。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前,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对这份非正式名单表态。

  新能源客车成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官方公布的名单还是上述非正式名单,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都是“骗补”的重灾区。

  财政部曝光的5个典型案例,均为客车企业,而非正式名单中的两类违规情况,也基本以客车企业为主。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失衡的补贴标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中,超过80%的补贴都给了客车,给乘用车、专用车的补贴,不到20%。”

  按照规定,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统一补贴25万/辆,6-8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30万/辆,8-10米纯电动客车补贴40万/辆,10米以上的补贴50万/辆,再加上地方政府1:1的配套补贴,一辆新能源客车可以获得的补贴,最高可达100万

  早在2015年初时,《财经国家周刊》在《客车业的盛世危言》中就曾报道指出,部分新能源客车患了“补贴依赖症”。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会长佘振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股升腾的虚火,“太火暴了,小心走火入魔!”

  相比之下乘用车的补贴就“低”了不少。按照目前政策,即便叠加地方补贴,一辆纯电动乘用车能获得的最高补贴约为11万,与新能源客车的百万补贴相差较大。

  在此背景下,全国新能源客车也出现了非常规的增长。据工信部数据,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辆,其中18万辆是用车(包含客车和专用车),同比增长约8倍。

  国家863计划节能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按照这种情况,随便一个企业生产新能源客车,都可以赚钱,这不符合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催生大量骗补,也就不足为奇。

  仅仅是“政策漏洞”?

  在大规模的骗补事件的原因分析中,“政策漏洞”被屡屡提及。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的确可用“巨大”来形容。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2012年,国务院通过《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5年,国家和地方又重磅推出了针对新能源车的300多亿补贴政策。

  但有行业人士指出,相较于国外的补贴政策,中国的补贴显得有些粗放,再加上缺乏监管以及审核较弱,导致骗补现象丛生,这背离了补贴的初衷。

  比如,国家虽然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但补贴却没有很严格的产品参数、质量检验等补贴标准区分,只要是“电动汽车”,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均采取一刀切的补贴方式。

  正是这种不合理补贴方式,使得真正刻苦攻坚、研发创新的企业“吃了亏”,却肥了钻空子的车企,一些车企甚至因此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例如,据众泰汽车公布的财报,2015年该公司获得新能源补贴金额为11.41亿,但当年其净利润仅为9.68亿,远低于所得补贴;宇通客车的财报显示,2015年其净利润为35.35亿,同比增长23.31%,而当年获得的补贴高达68.57亿,接近净利润的两倍。

  不过,国家政策即便有漏洞,这就应该成为车企理直气壮“骗补”的理由吗?王秉刚认为,主因还是出在企业,就像做人一样,政策漏洞不能成为企业行骗的理由。

  那些在公众面前标榜借助新能源车企实现中国品牌汽车“弯道超车”的车企,在参与骗补的过程中,怕是缺了一份对企业责任的敬畏之心。

auto.sohu.com true 汽车·大观 http://auto.sohu.com/20160911/n468187953.shtml report 11471 一直靠新能源汽车补贴“闷声发财”的行业蛀虫,正在被一一挖出。9月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