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校车悲剧,广西某幼儿园校车司机的马虎大意,导致一个幼小的生命陨落。
到目前为止,遇到类似的事件,几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的大谈特谈驾驶员要小心。如果驾驶员安全教育管用,或者所有的驾驶员都注意防范,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类似悲剧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汽车媒体,车界微视有一个非常大的疑惑:当我们在谈论类似悲剧事件的时候,汽车厂家和专业安全零部件制造商都是缺位的;他们既没有发声,也没有人质问他们:为什么你们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使是因为驾驶员的过错导致悲剧发生,难道你们就这样一直袖手旁观吗?!!你们的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难道就不能从汽车产品本身查找问题吗?!!
在此,车界微视斗胆提出一套汽车产品本身防范此类悲剧的解决方案。
为了防止类似“司机马虎大意,把小孩或者宠物长时间关在车上或遗忘在车上,导致小孩或者宠物因为窒息或高温死亡”的悲剧发生,可以设计这样一套系统:驾驶员按下车钥匙上的锁车键后,汽车CAN线接收到信号不是立即锁车,而是增加一个车内生命体检查确认程序,通过安装在车内的生命探测设备检查确认车内没有生命体后,再给门锁系统下达锁车指令;如果生命探测设备发现有生命体,反馈给CAN线,CAN线向门锁系统下达拒绝锁车的指令,并以较强的灯光、警报音等信号提醒驾驶员。这样,就能有效防止小孩或宠物被马虎大意的驾驶员锁在车内导致悲剧发生了。
如果有了这套系统,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出现“马虎司机”害死小孩和宠物的情况,还让那些把小孩和宠物留在车上离开的驾驶员再也没有机会犯错。如果把这套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或者防止冬天开空调在车内睡觉的驾驶员一氧化碳中毒等。
从研发、生产、使用等方面看,这套方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首先,就研发上讲,相比其它主动安全系统基本都是动态行驶中应用,因为这套系统的使用环境相对单一:静态锁车,面对的变量较少,研发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也不高。
其次,生产成本上来说,相对现有锁车系统,硬件方面,只是多了一个生命探测终端和一条数据传输线,软件方面,只是在锁车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生命探测确认和报警的程序。如果采用红外感应,估计整套系统的成本应该不会超过1000元,对以万元为单位计价的汽车产品来说,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从实际使用体验来说,由于是汽车内部局域网络的信号传输,整个监测、确认的过程也非常快,基本不会让驾驶员感到锁车的迟滞。而且这套系统由于使用环境单一,只有在车辆熄火后、停止状态下才激活,相比其它使用环境复杂的主动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更能得到保障。
很简单的事实是:既然很多厂家号称对车外行动中的行人和动物都能进行监测,难道对车内静态的人和宠物监测难度会更大?
利益考量是厂家“选择性失明”的根本原因!
既然好处多多,可行性高,而且每年全球因为驾驶员的马虎大意导致的孩子或宠物死亡案例多不胜数,为什么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却没有任何整车和零部件厂家研发或应用这套系统呢?
当然,车界微视并不认为上述应对方案是我们独家首创,也许已经有厂家着手研发甚至已经研发出来了。只不过不管是否研发出来,厂家对于应用这套系统都可能顾虑重重。目前,每当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往往都是消费者作为责任主体承担事故责任。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现在基本上每个主流乘用车厂家都推出了车辆的防碰撞系统。但是,在发生碰撞事故之后,还没有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厂家提起诉讼:既然厂家广告中把防碰撞作为卖点,那么厂家对于碰撞事故是否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什么没有消费者起诉?因为我们都知道,厂家这套防碰撞系统的激活和完全起作用有着非常复杂的前置条件,厂家可以找多种多样的理由来进行辩解。消费者一是有了保险公司的赔偿后,往往没有想到找厂家索赔;二是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难以掌握足够多、足够专业的信息与厂家进行对质;三是难以承担与财大气粗的厂家旷日持久打官司的精力和金钱。即使是因为汽车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消费者也要承担举证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义务。而由于专业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在与厂家“较量”的过程中,消费者基本都处于弱势一方——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然而,与其它主动安全系统不同,前文提到这套“锁车生命体监测”系统,其激活和起作用的前置条件非常简单:熄火后,排挡推到停车挡,拉手刹,关车门。这些前置条件都是可以实现静态保存的。如果装配这套系统的车辆发生类似悲剧,消费者和司法机构可以很简单、轻松的就能证明、认定是否产品质量问题。厂家因此丧失了在其它汽车安全系统上拥有的专业优势,如果是质量问题,就难逃赔偿和处罚!
对于汽车厂家来说,别说这套“锁车生命体监测”系统,就是一个简单的装饰件,都无法保证其绝对的质量稳定性。虽说概率很低,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套系统因质量问题导致悲剧没有避免,厂家即使可以通过保险、追溯供应商责任等方式分担赔偿和处罚的经济损失,但因为这种事故的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将导致厂家的品牌声誉极大受损。而厂家在车辆上装配这套系统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与可能的损失相比,并不划算。
因此,即使这套“锁车生命体监测”系统在技术和应用层面都非常简单,关键时刻起到的作用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多消费者也愿意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但就因为这套系统给汽车厂家带来的收益远小于风险,他们就一直对上述悲剧“选择性失明”。也即:利益,而非技术,才是厂家在上述悲剧中一直缺位的根本原因!
难道就此罢休?有没有推广的可能性存在呢?
当然,我们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让汽车厂家来扛,任何新事物的普及都需要循序渐进,特别是这种利益牵涉广泛的新事物。车界微视在此抛出一个建议,供大家探讨。
第一步,由第三方零部件企业开发出相对稳定可靠、故障率低的“锁车生命体监测”系统,所有校车生产企业生产的校车CAN线留出后期加装的接口。政府加强对零部件企业和校车生产企业相应产品的质量监管,并强制要求所有中小幼学校买来校车后自我加装合格产品。
第二步,在校车普及后,强制所有乘用车生产企业按照校车方式,乘用车产品的CAN线留出后期加装的接口,由消费者按照市场原则自我选择后期加装。
第三步,实现所有乘用车产品的原厂标配或选配。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建议方案,里面还涉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划分、赔偿承担、保险产品开发等很多问题,欢迎大家补充。
为了防止上述类似悲剧的发生,为了我们的孩子不会在某天因为校车司机的马虎大意受到伤害,车界微视认为这个话题更我们深入的探讨和持续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