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20万辆农用车和拖拉机尾气排放合格率仅为18%,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16万辆农用车污染亟待治理。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京城污染类型由煤烟型向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化,农用车和拖拉机的排放尾气是成为全市重要污染源之一,这是刚刚通过市科委验收的《北京市农用车及运输用拖拉机尾气排放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
得出的结论。
资料显示,以农机牌照数计算,京郊农用三轮车从1996年起步,当年增加4731台,到2002年为44945台,6年时间增长近10倍。至此,加上外地牌照和无牌照数,全市农用车和拖拉机总保有量已达2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九分之一。
该课题由市农机监理总站与北方交通大学联合攻关。课题组对京郊2252台农用车和拖拉机尾气排放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农用车与拖拉机的尾气排放令人担忧,尤以单缸柴油机为动力的农用车与小型拖拉机为重。按本市地方标准,合格率仅为18%。
农用车与拖拉机均属高排放车型,对大气污染相当严重。调查显示,1辆未加控制的柴油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是汽油车的6至10倍。如按尾气排放合格率20%计算,至少有16万辆单缸农用车和小型拖拉机尾气排放不合格,其排放颗粒物相当于96万辆至160万辆汽油车的排放量。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王振岐告诉记者,京城城区事实上处于农用车和拖拉机的层层包围之中,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会对市区形成危害。而且农用车和拖拉机都用柴油发动机,其排放物主要是高浓度的微粒,既碳烟。该微粒由0.1至2.5微米的碳粒、油烟及吸附在上的直链烃、多环芳烃及一些无机物组成。这些微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较长,易被人体所吸入。
市农机监理总站副站长徐鸿起说,京郊农用车和拖拉机尾气排放不合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车龄普遍老化,目前手扶拖拉机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占保有量的81%,15年以上的占45%;小型轮式拖拉机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占35%,15年以上的占6%;大中型拖拉机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占52%,15年以上的占29%;农用三轮车虽属近几年发展的新机型,但5年以上的占62%,按国家经贸委6年报废的规定,明年大部分将达报废年限。其次是不按时保养维护,调查显示,按期保养“三滤器”的不足10%。还有,运输作业时超载现象十分严重,通过对2439台小拖机调查显示,载重1至2吨的占82.1%;2至3吨的占8.7%;3吨以上的占9.2%,基本上都是在超负荷状态下运行。
课题组认为,从控制难度上看,农用车和拖拉机尾气排放控制要难于汽车。原因有三:一是农机产品质量不高。二是农民的经济收入较低,对尾气治理的承担能力有限。三是农民机手对尾气治理的认知度有限。课题组最后认为,要迎接2008年奥运会,治理农用车和拖拉机尾气排放已经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