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照例要为往返的火车票发愁。一位曾经同甘共苦的师兄今年却不再受春运的“奴役”苦,开着新买的富康车潇洒地回了山东老家,几位河北、山西籍的朋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驾车回家。 原本给铁路做贡献的人改向公路交费了,“铁老大”又多了一个对手。眼见着,公路上的“大巴”火了,短途不比火车慢,长途也和火车差不多舒服,抢走一部分客流也在情理之中;民航的日子也不错,逢年过节机票就紧俏,今年春节民航比去年多运送了16.5万名乘客,收入也比铁路高出了5000万元。 有人欢喜有人忧。汽车热得发烫,自行车倍感凄凉。作为世界自行车第一大国,我国目前的自行车销售量保持在2200万到2500万辆之间,几年前这个数字曾经是4000万辆。在汽车销售连年以两位数增长的时候,自行车的使用率却在5年之内下降了6个百分点,这个趋势仍在继续。著名的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国内份额锐减了50%,深圳的中华自行车集团也交出了巨额亏损的答卷,自行车几年之间就从小康之家堕入了困顿。 不景气的,还有摩托车。10年前,当中国摩托车击败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时候,大有一飞冲天的豪气,现在这颗希望之星却在忍受煎熬:在大城市无容身之所,在城镇和农村又和农用车、皮卡等正面遭遇,出口又和国内同胞恶性竞争,只得在诸子百家的混战中经受重组与整合的阵痛,几家摩托车企业力图突入汽车生产领域,寻找转型之路,旋即偃旗息鼓。 其实,这不独是自行车和摩托车的悲哀。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弱化,似乎是没有办法的事,但运动、休闲的前途还很光明。钱袋子鼓了,人们出门就想舒服点自由点,交通消费升级换代也就水到渠成。无论是铁路还是航空、公路,人们选择的是出行问题的解决方案,各种交通工具之间此消彼涨再正常不过,对替代方案的崛起视而不见或者没有先见之明,才是真正的悲哀。 父辈时代,自行车是人们平时出门的首选,拥有一辆“凤凰”或者“永久”就是时尚。现在,住宅区里的自行车棚开始被改建为机动车位,修自行车的师傅抱怨赚不到钱,出摊也心不在焉了。专家们都说了,小康生活一定是车来车往,不过,这“车”可不再是两个轱辘的自行车,而是喝油冒烟的汽车。 昔日不少行业如今都难觅踪影了,磨剪子磨刀的吆喝声已经很少听到了,补缸修盆的手艺估计也快失传了,裁缝的生意一天天清淡,这些行业仿佛被岁月留在了过去,在淡淡的怀旧气息中变成了老照片。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大城市里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流也会变成老照片镶在记忆里,那时候,相信“小车时代”已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