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轿车影响力度加大是必然趋势,但国产轿车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 徐长明认为,进口轿车影响力度加大的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关税大幅度下降,直接削弱国产轿车价格竞争力;第二,2005年配额取消,失去有效的数量控制手段;第三,汽车服务贸易在三年内放开,国产轿车的服务网络优势将受到削弱。 进口原装轿车市场占有率不会大量增加、国产轿车始终占主导地位的判断主要依据四条:第一,25%的关税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对轿车进口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屏障。到2006年7月1日后,进口轿车零售价相当于到岸价的1.76倍。第二,在质量与性能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因素将起决定作用,大部分用户会接受国产车。第三,国产轿车的制造成本在强大压力和规模扩大的双重因素作用下会有下降,质量水平会逐步提高。第四,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保护国内产业,同时可以在WTO框架下运用一些政策,如产业损害条款。 徐长明同时认为,进口轿车对国产车的实质性压力将分阶段、分梯次生成,首先冲击国内中高档车,然后顺级别向下传递。 今年一季度,进口车对国内轿车市场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价格上,进口车降价带来的压力使中高档车不得不作价格调整。一季度作出价格调整的中高档轿车有:别克--连续推出新版别克G2.5和天窗版,同时降价3.5万元;雅阁--推出2002新款系列,而价格保持不变;红旗世纪星--平均直接降价3万元;帕萨特--降价1.6万元;风神蓝鸟--以促销名义降价1.9万元。 二是进口车市场份额开始提高,对中高档轿车的影响已经明显强化。 徐长明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过渡期5年内,进口轿车将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时期,即2002年-2004年和2005年-2006年,其中2005年1月1日配额取消为分界点。 根据他的分析,2002年-2004年进口轿车数量处于受控状态;2005年-2006年靠关税和市场调节。前三年内,虽然关税大幅度下降,但仍有配额控制,因此轿车进口量仍处于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政府调控的原则是,既不失控,又要适度增加整车进口数量,为2005年以后做准备。 他认为,过渡期5年内将会出现两次进口高峰:2002年“有限冲击”高峰,2005年“难以预计”的高峰。2002年有配额控制,车价和数量的变化幅度都处于可调控范围之内。2005年配额取消,而且关税届时也已经基本降到位,进口车的数量主要靠市场调节,那时对汽车进口只能设置隐蔽障碍,其作用将远远抵不上政府多年已经习惯的直接控制手段。因此,要消除2005年的进口高峰需要早做研究。相对2005年来说,今年进口的影响要小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