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尽管我对汽车及相关行业充满好感,但越来越多地听到人们对其暴利的指责,比如关于车价居高不下、关于车险代理的高额佣金、关于停车占地证明费之类,我逐渐感到认同。 也许是为扩大战果,3月初,奇瑞突然宣布,产品全面降价15%,有的车型降幅超过1.7万元。对于一款10万元上下的轿车,做出这样的降价决策的确要有一些魄力。据说,这是奇瑞高层反复掂量,毅然选择了“牺牲单车高利润,挤占对手份额,尽快扩张市场占有量”的市场新战略的结果。 无独有偶。一周后,刚刚与宝马签约合资生产宝马轿车的华晨也宣布将自主品牌继续作为发展重点,推出2.4升中华轿车新款,价格只有18.88万元,成为国内惟一一款20万元以下的2.4升中高档轿车。 如此看来,自主品牌的“另类”轿车们,没有受制于海外合资者的包袱,没有车型入门费、生产提成、外籍员工高额工资等附加成本,打起“价格牌”来格外得心应手。 另外,4月1日,旧车险费率条款废除,一些新的基础费率更低的车险产品将陆续上市,车险将出现今年的第二次降价。 在中国买车和养车,保险是开支的“大头”。公车国家掏钱,花着不心疼;如今,老百姓成了购车的主体,对车险中的暴利和“猫腻”肯定要问个明白。 今年1月车险费率改革的初衷是,要将以往被中介所盘剥的利润还给投保人。然而,有媒体披露,车险依然难堵返佣暗流,保险公司给代理的回扣最高达40%。 看来,改革尚未有穷期,挤掉暴利的水分,让老百姓获利,中国车市才能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