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国汽车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入世第一年,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兼并重组动作,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汽与天汽的联合重组和上海通用兼并烟台车身公司。 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形成的“造汽车就赚钱”的神话使汽车制造厂在全国遍地开花,我国汽车制造业曾出现113家汽车总装厂、5000家改装厂并存的局面。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汽车制造业“散、乱、差”的格局长时间难以根本改变。 1992年起,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和措施鼓励汽车工业大规模重组,以尽快实现规模化经营。1994年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后,国家政策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2001年,我国又明确提出到2005年形成2至3家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加入世贸组织的压力使国家推行多年的规模化政策得到了积极响应和贯彻:今年以来,一汽除了和天汽重组,还控股四川旅行车制造厂,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加之去年上汽合并奇瑞、兼并仪征、重组柳州五菱,三大巨头的优势地位进一步确立。 12月20日,上海通用兼并重组烟台车身有限公司则有特殊意义。这是合资汽车厂在中国汽车制造史上第一次充当重组的主角,这种全新的重组方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进一步发展。重组后的新公司,上海通用占50%的股权,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占25%,上汽集团占25%。上海通用的赛欧生产线整体转移到烟台后,沪、鲁两地汽车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烟台车身公司的现有资产得以盘活,上海通用在短期内成功地实现了生产基地的扩展。 如今,三大国有汽车集团的轿车生产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五成以上,加上六家轿车骨干企业的产品,生产集中度超过中国轿车生产的九成,而当年113家汽车厂中,三四十家已经停产。根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一汽、上汽、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合计盈利171.9亿元,占盈利汽车企业总盈利额的92.7%。中国汽车协会负责人张小虞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戴了多年的“散、乱、差”帽子应该摘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