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节前,一则关于上海大众执管会的人事调整信息,悄然流传在上汽集团的内部网站上。
信息显示,上海大众原销售与市场执行经理叶永明的职务被免去,建议由上海大众总经理陈志鑫担任该职位,并担任此前由叶永明担任的上海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
就在不久前,上海大众的大众事业部成立,原上海大众销售总监施灏被任命为大众事业部总监,上海大众拥有了包括大众和斯柯达两个独立并行的事业部,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品牌时代。
如何在双品牌运作的同时抵制成本压力,已经成为上海大众新一届执管会的新使命。目前,上海大众围绕双品牌进行的新一轮的流程和部门再造已经展开。
陈志鑫强化销售
“既要有效区分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的定位,使其吸引不同的客户,又要有效整合内部资源,降低成本。”这是上海大众此次部门职能再造的关键。
上海大众采用的是执管会管理体制,由中外方各派两名代表担任。在执管会中,总经理陈志鑫是“掌门人”,主要分管包括人事、行政、公关等部门在内的“M系统工作”,另外三位分别为技术执行经理宇杰、销售与市场执行经理叶永明、商务执行经理赛曼。虽然各有分工,但执管会是一个整体,重大事件,由中外方共同决策。
叶永明离开后的新进入者是张海亮,升任执管会成员之前,张是产品工程部一级经理,此前,他曾任职采购部和规划部经理。
张海亮虽替代叶永明进入执管会后,但并未分管销售与市场,而是担任了人事和行政经理。
上海大众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将销售与市场工作交由陈志鑫亲自分管,目的是强化上海大众产销一体化的体系。”经过此番调整,作为总经理的陈志鑫在调节生产的同时,还能充分顾及到销售和市场,这仿佛在两个事业部和其他共享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能更有效地进行内部分工和协调。
上海大众新的架构雏形是,在执管会下,并列了大众事业部、斯柯达事业部、市场部、采购部、售后服务部、财务部、公关部等并行部门,在这些部门中,大众事业部和斯柯达事业部各自运作不同的品牌,下设市场、销售、网络等二级部门,而其他一些部门,则是两个事业部的公共部门。
“正式采用两个独立事业部运作的好处在于,能更明确地对自己旗下的产品进行定位、能更有效地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推广,同时,独立的事业部使两个品牌之间产生一定的竞争,在内部产生一定鲶鱼效应,从而进一步促进产品的销售。”上海大众一中层认为。
而与两个事业部并行的物流、采购、售后服务等部门的存在,能将两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率整合,更有效率地降低成本。
跨入双品牌时代
3月5日,由陈志鑫主持的上海大众2007年年会在海南举行。而“迈向优秀”是上海大众2006年到2008年的主题。2006年,上海大众已经实现了增长,要实现优秀,2007年是否能够延续2006年的增长,对上海大众至关重要。
据上海大众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到2010年,上海大众将有A0级两个、A级一个、B级一个、SUV一个、斯柯达三个一共八个全新的产品投向市场,这将为上海大众迈向优秀提供了产品基础。
此时进入双品牌时代,对上海大众而言意义重大。上海通用2005年全年销量达到32.5万辆,首次超过上海大众成为全国销量第一。
“如果按照单品牌计算,上海大众这一年仍然是单品牌的冠军”,上海大众一高层透露。
2006年,虽然上海大众实现了39%的增长,但仍然落后于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仅处于第三。
与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上海大众的主要区别在于,上海大众仅有一个品牌。目前,上海通用已经拥有包括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萨博四个品牌,分别针对高端、中端、大众市场和个性化市场,可以说各种消费群都可以在不同的品牌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具体车型。
而奥迪品牌对于一汽大众,除了销量上有帮助外,据一汽大众内部人士透露,其还对一汽大众利润贡献极大。“如果一汽大众盈利为1,奥迪的盈利能力就是2。”
2007年是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全新上市的第一年,斯柯达此前设定的目标是4万辆,第一款产品计划4月份上市。斯柯达明锐(明锐新闻,明锐说吧)是一款介于POLO( 报价; 图片)和帕萨特之间的产品。
“斯柯达要成功,上海大众必须保证他能在预期的时间顺利上市,并能一炮打响。”业内人士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