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汽协最近半年统计数据,没有一个月数据可让人松一口气。自本月初中汽协发布前三季度市场销售数据之后,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再度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自主品牌进入最危险时刻的声音不断响起。
那么,面对着合资品牌的“围殴”,自主品牌真的在沉沦吗?从数据上看,确实是。
5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55.08万辆,比上月下降3.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4%,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前6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356.6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2%,占有率比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3.55万辆,市场占有率是2008年全 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月度最低水平。前8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451.6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9 月则销售60.86万辆,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除了整体市场的下滑,未来一段时间,政策面对自主品牌也难有利好。其中,各项技术条件的不断提升,未来将会对实力不强的自主品牌提出较大的挑战。
例如,今年3月份发布的《乘用车企平均燃料消耗核算办法》,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2015年降至6.9升/100公里,2020年进一步降至5.0 升/100公里。按照这个要求,大部分自主品牌达到2015年的中期要求基本没有问题,但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难度就非常大。并且,在刚刚发布的节能 环保车型补贴政策中,节能环保汽车的油耗限制从原来的百公里6.3升降低至5.9升,要求节能环保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五标准,而车辆燃料消耗量核 查试验所采用的渐变系数从原来的0.92调整为0.95。
如果从上述所说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走势,以及未来政策走向来看,自主品牌的前景似乎真的不太乐观。
然而,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自主品牌早已经在这轮调整中分出个一二三等,靠实力说话的自主车企依旧过得“倍舒服”,而竞争力不强的则在市场边缘苦苦挣扎。
最为典型的便是长城汽车,根据统计,今年9月共销售汽车66079辆,同比增长16.85%。而1至9月产销量已经累计达到了55.6万辆与55.5万辆。
在技术方面,现在部分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领域正在不断追赶跨国品牌。以最近十分热的车联网为例,上汽乘用车通过前几年的发展,现在推出的inkanet系 统,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比跨国品牌差,而实际的用户体验也十分不错。这让上汽乘用车的相关负责人十分骄傲:“我们这个技术被奔驰、奥迪作为竞争对手来研究。”
其实,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个阵营的成员过于良莠不齐,品牌众多而实力相差悬殊。在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一部分车企必然要被淘汰。
毕竟,市场的环境在变,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度过了黄金十年。之前,由于市场的暴涨,政策上的扶持,市场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状况,难以真正体现企业的实力。
而经过市场淘汰后依旧生存的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地参与市场。而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今后也只能依靠这些品牌。从这两年的市场来看,吉利、长城、上汽、比亚迪等主流自主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下滑趋势,反而是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这也说明了,对于自主品牌,不必过于担忧,只有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市场份额才能最终获得稳定。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